25日定下“每日写作一小时”的自我要求,这5天过来,也没有执行,查其本质原因,也是因为“每日写文章”的好,只是理知而身不知,实为不知;
我将真知伪知的判断公式总结如下:
理不知身不知为不知;eg:一个正在牙牙学语的小孩,理不知“吸烟有害健康”,身更不知“吸烟有害健康”
理不知身知为潜知;eg:小孩会走路了,第一次闻到二手香烟,捂鼻逃离,是理不知,但身知;人生第一次见到蛇也会惊悚;人手碰了烫物,手缩回了方才察觉;
理知身不知为伪知;eg:小孩上了初中了,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他“吸烟有害健康”,他理知但身不知,为伪知;
理知身知为真知;eg:小孩叛逆,学着抽烟,抽到牙黄咳嗽喘不上气,这时候才是真知道了,但同时尼古丁带来多巴胺,身体也真知道了,所以两个真知指导人在反复戒烟中斗争;
所以“写作好处多”这句,要真的做到,必须达到理知身也知的真知状态;我现在处于“理知但身不知”的伪知状态;
哦,刚楼下转悠了一下,其实再质朴明了点讲就是
道理不知,经验不知,则为不知;
道理不知,经验知,则为潜知;
道理知,经验不知,则为伪知;
道理知,经验知,则为真知;
以上讨论知与不知的探索意义和应用场景在于,解决知道但不按此行动的问题。不知则无谈行动,潜知可被动行动,伪知则想行动但不行动;真知则想行动,则可主动行动;
————————————————————————————
关于知与不知,《刻意练习》里也谈及这类问题,其中的“心理表征”的概念解释了,某人对某个事物知道程度有深有浅的本质原因,该思维模型应用场景在于解决我们在各个领域要知多深的问题。
比如一个研发工程师,他在用技术解决产品问题方面的心理表征可能有1万条,但在与人交道,影响人购买决策方面的心理表征只有10条甚至0条而市场顶级销售正好与之相反。
对某个事物
心理表征空空如也,则不知;
心理表征有十条,则为略知;
心理表征有百条,则为浅知;
心理表征有千条,则为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