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因何而起?
原来金人覆灭之后,元朝对我国朝虎视眈眈。且说我国朝与元人的战场之上,有一队正正当主将犹豫不决之际,带兵力战,击敌于魏州城外,杀的元人倒退五十里,大振我大夏军威。
当日那队正,正是年少的杨先康将军。
杨将军出身诗书旧族,却端的一身好武艺。一手杨家枪法独步军中,并无敌手。杨将军忠君爱国,爱兵如子。军旅生涯中,一手创立的杨家军,军纪严明,团结一心。一面杨字旗能将元军吓的胆破心寒,一杆钢枪能杀鞑虏魂飞魄散。
那杨将军天纵奇才,用兵如神,却是难得洁身自爱。更兼虽不列文臣之队,却实在有风雅之才,曾有咏梅花一诗中:“不借东风能傲雪,人间好景不须春”之句,借以抒发有志不惧恶寒之意。
列位想必都知道,我国朝重文轻武。而今上又对武将谋政忌惮非常。而其人文武双全,令人钦佩,实乃国朝第一人也。
然,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杨将军怎生一个生不逢时可了?
国朝积弊深重,上不恤下,下不达上。在其位者只知伸手刮捞好处,对那阵列边疆的鞑虏视而不见,更将故土抛诸脑后。
但,司马迁有云:鱼生于水,死于水;草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而死于道也。
杨将军虽然功绩卓绝,却引得皇帝畏惧。
那皇帝宠信那元人俘虏的史国涛,丝毫不管那史国涛与元人勾结之实,把个朝政尽皆抛给他。更在史的挑唆下,下死令,召回奋战一线、即将收复襄阳的杨将军。可怜那杨将军,一身杀敌胆,满腹忠君泪,甫一入京,便被冠以谋逆之名,下旨九族皆诛。
此旨一出,朝野哗然。
但在丝毫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袍泽诸人只得历数杨先康的言行,以表其忠君之心。编撰杨将军的治军之策,为显其爱国之实。更有不少有功之将,愿以功赎罪,只求留杨先康一命。
悠悠人口,危危皇权啊。皇帝虽外惧元人威势,但更加惧怕功高的杨先康随时起兵而反。而这些历数杨将军言行策略的上书,却成了杨将军的催命符啊。皇帝果然下旨,不日便将将杨将军斩杀于市前。
可叹那杨将军的家小众人,无一幸免。
行刑之日,全城百姓个个披麻,人人戴孝,满城萧肃,无一人谈笑。纸钱元宝漫天洒落,押送杨将军的囚车从百姓夹道中勉强串行。妇孺悲戚,壮丁泣血,送别这位护国名将。
德康六年,九月初三日。
临安城哀鸿遍野,就连那日的日头,都深深的躲入了层层的密云之间。不知谁高喊一句:天日昭昭!引得百姓纷纷跪倒掩泣。监斩之吏颤抖无法发签,刽子手掩面不得挥刀。一时间天地变色,唯有史国涛的门生赶来才使得行刑得以继续。
世人皆道那杨将军一世悍勇,却死于同胞之手,古人曾有诗叹曰——
懒王不堪猛士勤,鞑夷血肉未曾分。
君令飞诏岂知祸?万姓空城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