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花花
早上7点,9℃,冬天,天蒙蒙亮,裹着毯子,在客厅写作。
1、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是《高倍速阅读法》的读后感笔记。
书名:《高倍速阅读法》
副标题:The PhotoReading Whole Mind System 影像阅读法+全脑思维系统
作者:保罗.R.席列
书籍分类:论说性作品,实用性书籍,读书方法论
阅读时间:144千字,约3小时
本书的框架:三部分,13章,227页。第一部分阐述影像阅读法的起源,第二部分介绍影像阅读法的操作流程,第三部分影像阅读法的实践与应用。
其中,第一部分可跳过不读,第二部分重点关注方法论的五个步骤,第三部分重点关注主题阅读方法。其他部分可看可不看,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
2、
方法论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
关注两点:明确读书的目的和橘子集中法。
第一点,明确读书的目的。
花多长时间阅读?这本书在谈什么,对我有用吗,有多大作用?这本书要理解到什么程度?读完这本书,你希望对你而言,有多大成效?这些都是艾德勒&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要提出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五章 Page 42-44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主要思想、主要论点,这些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这些资讯很重要。如果这本书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第二点:橘子集中法
这是本书提出的第一个新概念。对于经常走神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很新颖的方法,值得尝试。
它能够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开启心流模式。
具体如下:
1)想象你的手上有一个橘子,你要感觉到它的重量、颜色、触感和气味。想象你抛起它,用另一只手接住,然后再丢回原来那只手,就像丢沙包一样,让它在两手之间来来去去。
2)接着用你写字的手,把橘子拿到距离后脑勺上方约15至20公分的地方。用手轻触那一带的空间。接着把手放下,放松肩膀,想象橘子还留在那里。那是个有魔力的橘子,它会停留在你搁置的地方。
3)慢慢闭上眼睛,和后脑勺上方的橘子取得均衡。这时你要感觉到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你在放松的同时,精神也会非常地集中。你要感觉到虽然闭着眼睛,视线也能不断地扩展。
4)保持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然后睁开眼睛,开始进行阅读。
第二步:预习。
关注三点:了解概况、评价是否符合阅读目的、决定是否阅读。
第一点:了解概况
假设你要买一栋房子,你会怎么看房?
对于影像阅读来说,看目录就可以了。
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检视阅读的方法(Page 31),有异曲同工之妙。
研究目录页,可以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一般来说,许多作者会花很长时间来创作目录页,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实用性书籍,更加如此。在文章的开头,介绍书本框架的部分就是通过观看目录页得出的结论。
第二点:评价是否符合阅读的目的
与“预习”部分,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对应。
第三点:决定是否阅读
我们做个假设。当你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可能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读。但或许你会觉得,只要我认真挖掘书中的咨询和观点,也许会对我有用处。再次让我们假设,虽然你很想读这本书,但你的时间去非常有限,而且这种情况时常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决定阅读一本书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决策,那就来源于对概况的了解,对目的的认知。没有前面两个步骤的执行,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定。
第三步:影像翻阅
关注一点:摄像焦点
这是本书提出的第二个新概念。
摄像焦点并不是让眼睛聚焦在每个字句上,而是放宽视野,一次观看整个页面。以这个焦点状态观看页面,能将摄入的视觉信息直接输送到大脑的潜意识领域。
作者的灵感来源于 贝蒂.爱德华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4-用右脑绘画》这本书,书中阐述画大拇指的一段话让作者突然顿悟。
书中写道:“如果想画大拇指,不能刻意去画大拇指。如果要画大拇指,就去画大拇指周边的空间。”
而摄像焦点的精髓是“软眼”这一全新的用眼方式。
日本有一位名叫宫本武藏的传奇剑客,著有剑术秘籍《五轮书》,书中有个部分完美的阐述了“软眼” 概念。
宫本武藏说:“ 看事物有两种方法-‘见’和‘观’。‘见’就是观察事物表面和外部的动向,与之相对的‘观’就是捕捉事物的本质。剑客运用‘观’拓宽周边视野,能够迅速发现敌人,在被攻击之前察觉到他们的动静。”
影像阅读法能够利用‘观’的优点,保持平静、集中注意力......、开阔视野。‘观’是将“摄像焦点”变为现实的秘密。
要想达到影像阅读的效果,掌握摄像焦点的读书方法就变得格外重要,而要掌握这种方法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的。书中介绍两种练习的方法,不做详细介绍,详情可见Page 59-63。
1)香肠法
2)悬页法
第四步:复习。
关注三点:调查、寻找触发词、提问。
第一点:调查。
通过浏览书的封面、目录、索引、黑体字、本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示意图/图表等,确认文章的结构,来再次判断这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目的。
这让我想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检视阅读部分‘有系统的略读’这种方法,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有系统的略读写的更加详细一些,仅此而已。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第二点:寻找触发词
可以理解为寻找关键词。
关键词组成关键句,关键句构成主要论点或论据,论点或论据形成作者的主旨。
为什么要找关键词?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析阅读’第五个规则:找出共通的词义这么解释。
除非读者与作者能找出共通的词义,否则想要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第一:找出那些重要的词,那些使用频率高,而且举足轻重的词。
第二:确认这些词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
第三点:提问
对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提出问题。
第五步:激活
两种激活方式:自然激活和有意激活。
自然激活
突然的顿悟,灵光一闪:“啊,原来是这样!”
有意的激活
五个步骤:生产性休息、重审问题、超读+摘读、绘制思维导图、高速阅读
1)生产性休息
“努力创作后,休息一阵子,留出促使成熟的时间”,这是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科学家们常用的方法。
在影像阅读的复习结束之后,有必要主动离开表意识,放下一些信息,合上书本休息片刻,10-20分钟。
2)重审问题
重复‘如何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提出的问题。
3)超读+摘读
对照阅读目的和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翻开最吸引你的章节。不需要按顺序从第一页开始读,而是看目录,或是随意翻页。一但决定了要阅读哪个部分,就开始用“超读”来阅读了。如果发现有吸引你注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要进行“摘读”的部分。飞快地阅读其周边的一两句话,理解大意。如果你觉得在此处找到了所需的信息,继续回到超读。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超人第一次来到地球时的情形。
从10万英里(约16万千米)的地方远眺地球,丢球看上去像一个旋转的蓝色球体,超人朝着地球飞下来。当距离地球1万英里的时候,开始能够看见大陆的轮廓,更近一点的话,就能够看见沙漠、热带雨林、大草原等等。(超读)
突然,一个被美丽沙滩环绕的绿色小岛吸引了你。于是你再小岛着陆,在岛上探险。(摘读)
探索完以后,你心满意足地飞向天空,寻找下一个着陆点。(再次超读)
4)绘制思维导图
可参照XMIND
5)高速阅读
3、
主题阅读
什么是主题阅读?同一个主题阅读两本以上的书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十个步骤,看起来很简单,实则很苦难,需要多次的练习与实践才能达到。
1)设定目的。
个人化一点,具体一点,功利性多一点,会更加有效。
2)列一个书目清单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书目清单。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等。
3)在激活的前一天,用影像翻阅完所有的书
浏览这份书目上面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4)画出思维导图
5)找出相关内容
浏览所有你选定的书,找出与阅读主题相关的章节。
6)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
7)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8)总结论点
分析不同作者的讨论。
9)形成自己的意见
10)确立自己的观点并写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