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前没有认真好好读完一本书的我不能体味这句话的含义。参加了读书会以后,找到了书中的颜如玉、走进了书中的黄金屋。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是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想要得"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
李跃儿老师归纳的三类妈妈: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当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跑来说:“李老师昨天晚上我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她说这话时的表情就像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前来请功似的。原因竟是给10岁的儿子洗脚,儿子把脚盆打翻了,母亲大发雷霆骂了一番;一个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你使他心烦意乱的结果。即便是不小心踩翻了盆子,也不能拳脚相加。这位妈妈一分钟前是慈母,为儿子洗脚,一分钟后又变成了一个凶神。爱与恨的瞬间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够承受住这些?一些家长,有时候都让你觉得,他们生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折磨的,想起来让人心痛。说到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
生活中一些成人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孩子,他们看待孩子的方式与其说把孩子当成孩子,不如说当成宠物或者植物,或者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成人不能从内心感悟孩子那颗心的深层原因。孩子虽然是我们自己生的,但他又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
除了父母对孩子实施的折磨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的童心,破坏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的世界的好奇心。说道这里,我有点难过,我的孩子喜欢用他的食指探索这个世界,所以遇到的人或物,他都喜欢用食指去摸,去探索这他们的轮廓、形状,其实这是一个孩子最开始学会的表达方式,当然是他自创的!却又很多人说这个习惯不好,要改掉它,给出建议“如果再看到他用手指别人就打他,慢慢的他就改了,还有人真的会打他小手!”
我想说你们懂我儿子嘛,不懂请你不要妄加定论,不要伤害他的小手和他求知的心灵!
我要保护好他这份好奇心,看到他用小指头去探索世界时说:咦!宝宝好棒呢!懂得用指头去摸东西了呢,要是能所有指头一起摸,会更快弄懂这个的东西额。慢慢的,我想他们改变的!祈求身边人和我一样,爱我的孩子并且尊重孩子!宽容这个十一个月的孩子,给他成长的机会和时间,我向您致敬!
同时请那些持有三岁看老的人、收起你们的经验之谈。不要给我的孩子贴标签,他的成长需要时间,他的成长得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三岁就能决定这一切。
只要教育者能够真真切切地感悟童心,他就能与被教育者建立一条心灵的通道,与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气息。
孩子在表达他心灵的时候无法使用成人已经惯常使用的语言与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语言与方式来表达心灵,这就是艺术。成人对孩子的伤害就从自己的自以为是开始,打着爱的旗号,不能求同存异,肆意的在孩子身上创造第二个“自己”!你不是最优秀的,所以你没有必要让孩子变成另一个你!伟人们也并非全能,请务必重视孩子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一个物件任你摆布,遵重孩子、给他属于他的人生,是你能给到他最好的礼物!
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一对夫妻,如果是相爱的,即使不拉手,也能感觉到从他们身体里散发出的那种融洽的气息。如果感情一般,即使靠得再近,你也感觉不到那样的气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当教育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很好的氛围,我想凡是好的教育都会带有这个特征的。一旦产生了好的氛围,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了:主要不是靠老师的教,而是一种环境,像空气一样使孩子得到滋润。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我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触了早教英语,很多人说我这样做不当,而我自己清楚我在做什么,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我给他创造了一个简单的双语环境,抓住教机、在孩子去接触他感兴趣的东西时给他讲双语知识。告诉他简单的单词。现在我的孩子能发出一切简单的单词的音。例如:看到熊时他会发出bear的b.........、
看到鸭子时他会发出duck的d........。哈哈!还有很多很多的惊喜!我不强求他怎么学、也不整天盲目的一直给他读,而是给他创造氛围,环境,让他得到滋养。慢慢的吸收。
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地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孩子需要的是呵护与鼓励,做到了便能让孩子心中开出莲花。
成人的感悟是孩子心灵力量的源泉,得不到成人的感悟,孩子的心灵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干涸、直至变成沙漠,这也是现在培养出来的孩子普遍缺乏人格力量以及精神支柱的缘由所在。
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因为考试成绩刚刚挨了一顿斥责,心里非常难受,进了家父母又是一场冰雹,把那个伤口撕得更大了。孩子是没有办法抗争的,只能默默忍受,忍受的后果就是创伤与扭曲。
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作为一位教育者,应该是天使而不是上帝,要与孩子平等的相处。对方是农民,我就以农民的方式与他交往;对方是大师,我就以大师的心态与他交往;对方是孩子,我就用童心跟他交往。老师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形成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能够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被爱包裹起来。如果家人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在爱中成长。朋友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还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