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环境里,强调学习成绩的增长往往成了首要。
我国一直在做教育课程改革。记得在2008年我读初一的时候听那时的初中班主任说要课改,还提倡素质教育!
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事儿,也不懂!上个星期六公司领导生日宴,他女儿今年高一,由于之前我做过辅导班培训,领导就咨询我,他女儿应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我疑问去年不是说高中不分科了吗?高考必考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其他6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在其中任意选择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妹妹回答我,她们是最后一届要分科的学生,她倾向于文科,然而父母希望她读理科,考虑到以后就业前景!
然而她是个有想法有主见的小姑娘,她父母和其他长辈一直在旁边叫她改成理科的“劝诫”似乎都不能轻易改变她的决定。我觉得这点挺好,她不想为了单纯的将来谋生而放弃她非常喜欢的历史,政治,她在餐桌上所表达出的对学科知识储备的理解及观点让我觉得很有见地!我相信她将来会感谢自己的坚持!
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多年,学校的课程相对少了,但是课后的辅导多了,所以我们会发现各式各类辅导教育机构如一茬茬韭菜生长出来,有实力存活,没实力被割!
现在教育部大力重视语文教育,倡导国学经典阅读。今天阅读了《大学》,表达其基本原则,宗旨,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
所谓“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在追求“大学之道”的过程中,强调修身是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才能完成“大学的目标”,实现“大学”的宗旨。
所以说白话,我对其理解,通俗的说,成不成才是其次,做人才是首要!只注重学习,不注重人才品性的修养,这未尝不是教育的败笔!
2008年贵阳某中学一高三男生在18岁生日当天持刀杀害自己的同班同学。(竞争嫉妒性:2名同学同时爱慕离异班主任)
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林某某因日常琐事不满残忍毒害同寝室室友!(社交能力弱,没有及时处理与他人的相处沟通)
……还有很多数不清的校园栗子,各种校园暴力!去年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所呈现的青春的伤痛正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校园中,所以处在这个有温度世界的我们,为人父母者,老师们,不要再强调“你好好学习就够了,不用做家务,不用太有礼貌……”
这样的“教育”在数不胜数的例子里只有百利无一害!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