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你一定对结尾的“人生只若如初见”这句话印象深刻。这本书是一个友人推荐我读的,但阅读期间正是在参加一些抗疫工作,表妹一再提醒我,精神和身体疲惫压力大时,不应该读这本书,她希望我能看一些温馨的,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书。我本着不相信试一试的心态还是打开了,从10月初直至今天才看完,这是一本值得人深思的书,在此,我也推荐给大家。
之前我对精神病人确实是存在一些刻板影响,大学期间我参加学校社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有一次活动恰好就是去当地的精神病院看望病人,去的前一天晚上我内心无比矛盾,社团好多人临时请假,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只是他们作出了选择。一晚上内心挣扎,第二天一早我还是和社团的学长、学姐们前往精神病院,路上学长学姐们嘱咐,进去不能拿出手机,不能拍照,只和他们唱唱歌,做做游戏(因为有的病人会借手机打电话给家人)。当去到大院门口看着他们趴在窗子口看在外面,仿佛在盼望着亲人的到来,又仿佛是渴望自由。通过一层又一层的门,我和几个伙伴才来到其中一间病房活动室,里面有不同年龄段的人,有老人,有比我年龄还小的人,他们有时目光呆滞,似乎在思考什么,有时身体不受控制的在抖动,看着真的是心里五味杂陈。回想当时,真的几个大学生动都不敢动,就只敢站在台上和大家互动,给他们表演节目,其实看上去大家都蛮正常的,还有的病人上来和我们一起表演,最后给他们送的礼物是我们自己折的千纸鹤(对于一群初上大学,对精神病院可能还有些略微恐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做不到像作者一样去和他们沟通啦)。临走的时候,他们还是趴在窗子看着外面,仿佛是在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出现。
直到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让我对精神病人有了不一样的了解,就像作者自嘲“我甚至经常想我其实是一个不具备渊博知识,没拥有完美逻辑,信念又不坚定的精神病人。”,似乎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或疯子的潜质。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我想可能几年后再看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但今天看完这本书的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尊重别人怪异的想法,另外也应跳出固有思维去思考。在今天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其实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的过了一天又一天,大家不妨停下去思考、去观察这个世界,有的问题可能无解,但你或许能收获到其他问题的答案。
家人们,不要活得像个无头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