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深厚的眷恋仅仅从两个字中就能延伸万千。少时的成长,年迈的牵绊,都因故乡起。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走的多远,不忘本,回馈家乡永远都是一种美德。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家乡发展的困境,如何将一己之力凝聚其中,早有了新的含义。乡情是心中永难割舍的牵挂,我们皆因乡情渴望归来,因机遇而选择留下,因“落地归根”而获得更多幸福。
乡情是回乡发展的前提,想回去是致力家乡建设的基础。父母、孩子在家乡,独身一人在异乡打拼,是现实中很多家庭的真实状态,孩子的成长无法参与,父母的健康无法守护。但是为了梦想还得努力打拼,越是在城市打拼久了,不安全感越是强烈,在亲情和努力中似乎逐渐延伸出一种悖论,为何想守住亲情,守住家乡,却实现不了发展呢?当出现留守儿童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等不得不回避的问题时,矛盾爆发,回乡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就如一位网友所言,为了让孩子不走我的老路,纠结了一年终于决定回到农村,日常的陪伴和关注,才是生命中不能错过的美好。可见,乡情是牵绊,也是为乡村带来发展的基础条件。
工作机遇是回乡发展的保障,留得下才能真正促进家乡建设。新时代的青年人拥有比父辈更多的见识、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和条件如何在亟需发展的乡村中发芽生根,是乡村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中,提供给年轻人创业和工作的机遇越来越多,从鼓励和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到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真正感觉到有用武之地,见识增加了,资源利用了。让人们在田野也照样可以创业,实现留得下和家乡发展的共赢。
实现更多人的幸福是回乡发展的目标,过得好是回乡创业的最美价值。青年一代在创业发展中,将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乡村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牛人”潘小波就是这众多青年一代中的代表。他是一个农村娃,大学毕业即任职深圳“中兴通讯”,30出头已有外派10多个国家当项目经理的经历,年薪高达50万元。正当事业一片光明之际,他却毅然回到家乡——永福县堡里镇波塘村,开始养牛、开店,他敢想敢干,不仅让自我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更用自我所学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实现了全村的富裕。“家乡养育了我,回馈家乡便是我的奋斗使命”成为了他最美的代言,也将成为众多回乡创业者的梦想。
在中国广袤的乡野大地上,归乡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归乡者因对乡情的不舍回乡,也能因发展机遇而扎根,更能因乡亲的期望而创新创业,将自我发展和百姓发展结合。新时代的归乡不是无奈,是一种新的热潮,也是奋斗的目标。在乡情的感召下,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数归乡者必然会汇聚成建设新时代乡村的磅礴之力(枣庄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