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陉山主峰子产墓

作者:  赵志敏


  之一

  因照顾病体老婆,退休后我窝在家里实实郁闷却冲动。我在教育战线上历经四十多个春秋,教过的学生有企业家、省地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博士导,也有奋在一线的工、农、兵、商、服务人员。看着他们著有成就,我不甘落伍。毕竟辛苦拼搏职称晋到中学高级了。不发挥余热心理不安呀!

  为此,我研究了一下身边史料。觉得中国歌舞发明者,又是织布穿衣发明者,人文始祖之一的葛天氏的足迹,倒值得我们去觅。况且,我又是生长在葛天氏的发源地。于是我更冲动。

  公历三月,地上的小草青青,地里的麦苗绿绿,桃花、杏花初绽,蜜蜂嘤嘤,空气中充满着清新和香气。今年的春特暖。几天来都是二十五、六度。

  为考证历史遗址葛天氏出生和生长的地方一一葛天老母洞,二十九曰,我邀水磨河赵国义一同前往陉山。

  据史料记载,老母洞在榆林村北。我们就从长葛三号路下,沿榆林村北上,寻觅老母洞。

  一路北上都水泥路,真好。几年不走的石籽路全变水泥路。爽。我骑“台铃”电动车,国义兄骑三轮电动车,穿过榆林一路环顾。遇一高坡桥。上到桥上一看,嘿,这不是南水北调河道么?!西南东北走向,河面一百六十多米宽,水泥扣底扣帮。巍巍壮观,据说年底要通水了。我停车拍下了河道照片,又立桥北拍摄陉山远景。国义兄前面探问先走。

  之二

  追至郑家门村,国义兄正同一老者攀谈。虽然这一老人七十多岁,但问起老母洞,他却不知榆林北有此山洞。我指着山坡上的破亭问他那是啥?他说是六九年“备战备荒”时,驻军为挖防空洞在那挖的井,上边盖了个亭子。拍下亭子,告别了老人,我们继续上山。在四十五度坡上电车显得非常吃力。北行转西北,走走停停,拍下一路山景。不知不觉到了石家门村口。就要问路,正好一位扫大路的老人。我们一问,老人开了腔:“石家门又叫西寨。陉山分东西寨。西寨周长15里。当年为防匪患,修有寨墙。留有寨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有个姓石的,带着家人来此住下。因而这村叫‘石家门村’。”“你们是上山的吧!往上不好走。把车放在这。我就是看车的。”

  我们问老母洞,他指拍路边一块牌子“瞧上边标着‘陉山主峰’、‘子产墓’、‘葛天老母洞。’”我们边歇边与老人谈。“这里都什么景点?”他说:“西北行有‘老婆顶石头’,可惜没顶了。右折前行有‘擂鼓石’。有石沟。北上山顶‘子产墓’。”“虽然上山有三四里,直走也就二里吧,但,望山跑死马。稳步慢行,别着急。”忽然,‘呜呜’一声,一列火车头上了山,从我们身边驰过。啊!这是拉石料的车。

  之三

  刚上山不远,就看到“子产墓保护界”桩。西北行约半里,有一光秃秃石柱。这就是“老婆顶石头”了。可惜由于开山采石,现在顶被破坏,不复存在。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郑国丞相子产,“生不占民宅,死不占民地。”死后埋山顶,乱石盖棺。感动了玉帝。玉帝派搬山仙母搬石盖棺。一夜六趟,最后一趟走至山坡,鸡叫天明,仙母化石,头顶大圆盖石长立山坡。十里之遥均能看到这一景。不料今日只剩桩椎。人为破坏了历史景观。桩柱西边是“自流台”。规模很大。这些年来,竞劈掉了山之南坡。这里的石碴是修铁路的优质石碴,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运往全国各地。这里的石碴雨后即干。况且,南方常下雨,发水的地方冲走别的东西却冲不走石碴。难怪铁路部门识之为宝。政府历次限制开采,却屡禁不止。据说现在还运往青藏修铁路呢!看来护景与人为建设常常是两难选择。叹惜之余我拍下了柱椎。

  据看车人的指点,遇柱折东北。前面有个“擂鼓台”。我们好找也没见到。难走的石籽路,我们走了有一里远,遇一采石场。似是早己停采。我们从西边绕石台柱到北边,看到个大平场,会容万人吧。我们猜测,东边这台大概就是擂鼓台吧!台上原来有个大石盖。人在山边踩发出咚咚擂鼓声。葛天氏“三人操牛尾、八士捉介投足舞”就出于此,这就是歌舞的发源地。“葛天氏之乐”就始于此。东边的沟就是“擂鼓沟”。能容下几十万人。歌舞时,“千人呼万人应…响彻山谷”就指此地。可惜东边的山坡也被劈开,尤如一个姑娘裸露出胸膛。东山下边现在依然机声隆隆,有几辆汽车还在运石碴。那里距山顶垂直距离也就四、五百米。在“子产墓保护界”桩内仍在采石。

  “呜呜”一声,火车鸣笛拖着沉重的石碴车厢下山。我们探头望去,这山上又被掠走了一列车石碴。

  之四

  山路确实挺难走。弓腰步行挺累挺累。走累了,我和国义兄坐在石头上边休息,边四处寻视老母洞。看到山上下来三个人,两个姑娘带一个孩子。我问:“小朋友,累不累?”“不累!”“几岁了?”“三岁半!”“真棒!”他妈妈露出满意的笑容。“离山顶还远不?”“不远。上去小路就到!”他挺轻松而自信。“看到葛天老母洞没有?”“没有。只有子产墓。”我挺失望。

  休息后,我们沿石垒成的小道拾阶而上。歇了三次,终于攀上山顶。

  迎面看到的是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立的石碑“子产墓”和“子产墓简介”。我先拍照。

  再细看,墓冢高五米,底周长百十米,红石块堆在上面。顶圆底方,面朝新郑。东北立一石碑。碑上字迹不清。我拍照细看“子产墓”墓冢上一棵树。简简单单,不象帝王陵墓魁伟。

  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名“公孙侨”。郑简公二十三年(前543年)执政的子皮见他能干,就让子产代他,并大力支持。产执政二十余年中对内政实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其一,作封洫。封是田界,洫是水沟。其目的是查清田亩,划定田界,多占没收,不足者补足一夫百亩。同时,实行“庐井有伍”编制,以利管理调动。其二,作丘赋。即对野鄙中的人收缴军赋,承认他们有当兵权。利于奴隶解放,泯除旧皇制度。其三,铸刑书。郑简公三十年,子产铸刑书,将法律铸在鼎上,公布于众。比晋国赵鞅铸刑鼎早23年。他是我国第一个将刑律公布于众的人。

  之五

  子产的改革,得到郑国百姓拥护。百姓编歌唱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在子产执政期间,内政外交都取得了成功。他多次顶住了晋楚的强权外交,保卫了郑国利益和独立尊严。子产推行新政“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死无余财,清廉一生。子产死后,郑国百姓悲伤痛哭,三月不行乐。就连圣人孔子也流泪曰:“‘子产’,古之遗爱也”。清朝的王源推他为“春秋第一人”。

  子产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典范、官吏楷模。我想:“面对子产,现代居官不为、贪污腐败的官员们真乃是汗颜之极、无法面对。”

  晋人杜预拜谒子产墓作《遗令》说:“其选冢居山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之正而斜向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山上有郑祭仲冢墓,垒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杜元凯言,‘不忘本际’。庙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成林,列秀青青,望之可嘉矣”。可惜,旧庙、树皆废。现在的庙是复建的。

  1987年3月1日,子产墓被公布为郑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立“子产墓”碑。

  之六

  然而,围绕子产墓的保护问题曾进行过激烈斗争。

  子产墓在新郑西南十七公里,在长葛西北十五公里。都是二市边陲,归两市保护。陉山因子产墓而为文化名山,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而山南坡长葛辖区则是铁路部门重点采石对象,牵连全国铁路修建用石。二十世纪末的五十年来,开山炮隆隆不断,每天有几列车红石块、红石碴运出这小山。几十年的炸山取石直接危及到了子产墓。近石场距墓垂直水平距离二、三百米。危矣,危矣。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尘封,是不可生、不可造、不可代的宝贵资源,具有唯一性、稀缺性、珍贵性。一旦破坏,即成干古遗憾。河南省文史馆学者李铁城认为:子产对中华民族、对当代中国思想的影响不亚于黄帝。连圣人孔子都对子产非常佩服。因而,李奔走呼号:“子产墓能否得到保护,正在拷问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良知,也在检验政府的作为效率。”他疾呼:“保护子产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保护子产墓,就是保护最优秀的传统文明历史;保护子产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保护子产墓,就是保护中原文化的心声。”

  之七

  在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呼声中,《河南商报》、《东方今报》等多个媒体派记者采访报道敦促,2011年4月,许昌市人民政府紧急制止周边采石作业。2012年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子产墓东西400米、南北430米为保护范围。从此,也确实停止了放炮炸山。近处的采石场关闭了。可以让人放心游览了。许昌市、长葛市也把这里定为游览景点纳入线路图。

  说话间从西边过来一群人,一个导游领。看旗子是一支许昌旅游团。

  相机中我望见了西山头上几座庙。那里红、黄、蓝、绿彩旗扬。

  我面北而望,一马平川,廖廓旷野,绿油油麦田象彩色地毯,红黄点缀。遥遥可见新郑。

  面南而俯,梯田远去。有一条西南一东北走向的银龙在强烈太阳光下似在舞动。比城中高架桥还高。那不正是上山时我们看到的南水北调河床么?我抓紧拍照。

  拍照完毕,面向子产墓,我对国义兄说:“瞻千古廉相,仰古人风范。值!”老兄也赞叹到:“值、值、值!!”

  之八

  子产庙在墓的东边。庙门朝东。

  从北面绕道过去。我看到,庙门很旧很破。落锁。香炉不见烟火。我们从西南小角门进庙。见三位老太太。一位正在吃绿豆粥。另两位坐着休息。国义兄打听庙里情况。吃粥老太说:“这里很苦。吃水很难。开山破坏了水源。我问谁是主持。她说:“没有。我们是自愿轮流值班。谁有空就来住几天。我们多次呼吁政府帮助解决山上用水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那你们吃水咋办?”“都是上庙人自觉用塑料桶背上来。”我到屋一看,大大小小水桶一串串。“那粮食呢?”“也是大家自愿送上来的!”“这怎么能维持呢!无水无粮,难怪连个主持也没有。”

  我站起来拍照。一位老太领着我说:“西屋是子产爷像。”

  我打开闪光灯, 灯光一闪,我拍下了千古人仰的子产爷相。

  之九

  国义兄打探葛天老母洞的消息。吃粥老太说:“小李,你领他们看看。可惜洞被毁了。”

  出庙角门转南。原来就在子产墓东南几十米。这位李太指着坍陷的坑,说:“听说这里叫老母洞。座北朝南有两个洞。洞前东南角有陪房,是灶屋。”看这有二十平米左右的遗址,连个标牌也没有。我好失望。叹惜想,“既然是景点,旅游公司也不尽其责。山下标牌上有‘葛天老母洞’,一路无指示路标、景点无标注。山上找不到。看见后游客怎样想,不认为是骗游客么?看完一次还会再来么?看来企业职责、政府行为都不到位。”“既然转轨为旅游景点,公司就应职责到位。从景点设置、维护、一路餐饮服务、车辆、导游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产业链。”我拍下了遗址。

  看完遗址,告别老太,我们下山。

  我们没有走重复路。直线穿越丛林,攀树枝,走山谷下山。这时,我才注意到这里虽是南坡,枝叶才吐新芽。紫荆也无鲜花。只有花开时才好看。陉山西有个紫荆山,那里紫荆更多,花开时漫山遍野甚是好看。故而得名紫荆山。紫荆山西有“具茨山”(又叫“始祖山”)我们当地人叫“老山坪”。

  下了“擂鼓石沟”,到了“西寨”(石家门村)放车子的地方。见到看车老人,闲聊一会,打探了下山路,我们飞身上车,顺水泥路西行一里多,转南北大道。下山道关掉电门一路拉闸。

  一溜烟到了南水北调河。这里有座桥。桥北有巨幅跨路牌,写着“许昌市旅游示范景区欢迎您”。上去桥穿过“山孔村”一直奔到三号路。我们结束了这次旅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 赵志敏 清末翰林杨佩章故居就在现在河南省长葛市后河村委会的大院内。三月二十八日下午,阳光灿烂,桃花盛开。...
    快乐的人ZZM阅读 2,100评论 0 5
  • 作者: 赵志敏 上到山顶,志伟电话联系接到了我们。山顶好阔。很大一个停车场。有一牌坊。左边是“轩辕庙”国务院200...
    快乐的人ZZM阅读 1,372评论 0 3
  • 作者: 赵志敏 10月21日,我的朋友张总开车,带着他家属、我及我夫人,一路飞奔,从高速公路焦作西站下,向西3...
    快乐的人ZZM阅读 370评论 0 0
  • 时光飞逝,直到年华出落,相遇一人,方才知道这样的爱情有多少无奈。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没有人知道命运会在哪里拐角书写...
    白鹿的精魄阅读 379评论 1 1
  • 我在饥饿的盛世 狂饮 他们在落后的城市 狂欢 亦喜亦悲 每一片五彩的树叶都像她 每一个缤纷的花海都想她 一个人认认...
    苏shi阅读 2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