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有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人用此话来形容坚持自己的事业并取得了成功,也有人来形容锲而不舍地追求爱情并获得芳心;有人用此来鼓舞失意人,也有人用此来警醒成功者;此话作为当下很多鸡汤的常用素材,理解它的意义也是见仁见智了。在我看来不忘初心不在于初心是哪个目标,而是维持自我的那份纯粹,方得始终不在于得到何许回报,而是得到始终如一。我也明白这话是多么的一尘不染,简直纯净的让人窒息,一般人很难做到事事纯粹、处处如一。初心是假想后的开始,没有遭遇阻扰、没有承受打击、没有经历挫折、没有开始抵抗岁月的侵蚀,常常志得意满、斗志昂扬。可一旦开始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中途易辙,裹足不前,甚至南辕北辙,在困难诱惑面前初心便成了拿来交换的典当品。
但古往今来不忘初心的故事却是常有的,每一个成功人士功成名就后都会有一段不忘初心的奋斗故事,成功的故事听多了,我更爱听挫折中的坚持。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官至尚书,也算是个达官贵人。但后世广为传颂的却是他的《陋室铭》,这与他30年的贬谪生涯有关。据说刘禹锡被贬任州县刺史,按律可以使用3间屋子,但当地官员欺负其为贬官,推脱搪塞只提供一间小屋。但刘老兄不同流合污,在斗室中创作了传世名篇,并刻成碑文立于屋前明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在逆境中不随波逐流是为不忘初心,顺境中也是如此。被贬后十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城,回京后的他风骨依旧。“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一首《游玄都观》告诉那些趋炎附势之辈:不是当年吾辈革新那有尔等在朝廷上的安逸。于是未等回京安排好工作又再次被贬。不过十四年后他又被召回京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又作一首《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我刘禹锡又回来了。真是前路虽坎坷,仍不忘初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守住初心亦是收获。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