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其焦虑的姑娘。我也有很苦恼的时候。每天要去上课,以及被上课。我还要抽出时间来看书,还要抽出时间来去写字。在日常生活里,我还要在吃饭的时间里抽出时间来,去跳舞一小时,弹吉他一小时。慢慢的变得超级忙碌的一个人。尽管每件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给我回报,但某些个清晨,莫名的就有张爱玲笔下的中年男子的伤感,“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说二十几岁的姑娘最最有资本挥霍时间,可我偏偏就有这样的伤感。
我算是一个比较自卑的姑娘,我每一步走的速度很慢。“对于我来说,不要说读书,长大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得不接受的事情也很多。我来自农村的,没有教育背景,没有爹妈支持,选择真的很少。所以真正的悲剧,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假象是:什么选择都在,而另一个逼到你面前的问题就是,你没有多少选择。
7岁我才开始读书,二十一岁才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我以乌龟般的速度前进着。我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所以走的每一步都艰难。读书那年我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的奔向了我的大学生活。在进去大学生活生活的半年里,我积极上班,努力打电话。终于攒够了学费,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一路走来,满满的辛酸泪,在我做过家教的时候,因为一道错题,反复的教着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举一反三,成绩迟迟提不上去,孩子家长说,我们是花了钱的,孩子学不会又不见成效,你是不是专门来骗钱的?在我做服务员的时候,客人的百般刁难,在大厅所有的面前指着到,你们难道不知道顾客就是上帝吗?这点小的事情都做不好,我要去上级投诉你们。我满腹委屈的赔礼道歉,还是被顾客投诉了。经理的斥责,员工的挤兑,还有顾客的百般刁难。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去烧烤摊帮忙,满满的烟熏火燎的油烟味,所有的一切都是戳动我泪流满面的焦点。天很冷的时候也不顾着冷,狠狠地扒拉扒几口冷饭就要去忙碌。是啊要忍一忍,坚持的路上很辛苦。但一定会等到很值得那一刻。我在那段时间学会了容忍,学会了体谅,更学会了如何与人更有效地沟通,当我觉得自己不再从这家餐馆中学到新的能力,就迅速辞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更好,即更好的视野+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薪水。
我们都是勤奋之人,但勤奋的结果却不相同。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但人首先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我们也许对未来抱有不同的设想,但没有一个人是希望生活越来越糟糕的,而我也不得不承认,在不同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人与人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
在郑州的时候,慢慢的我发现了我是一种假勤奋。每天上课到周五,晚上去烧烤摊做工,周末还要去兼职,把工作带宿舍里,还要抽出时间来去跳舞,弹吉他,自学英语,一直到半夜下半夜更新。我习惯每天看20页纸质书;更喜欢每天跑步几公里来激励自己。慢慢的也发现我很累,这种忙碌是低质量的。我没有太大的收获,精神上的透支,身体上的乏累。不是不能吃苦,反倒是没有了坚持的劲头。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反而要更加的勤奋努力。一个心里装着文字的少女走得愤慨又悲伤,我就是那样的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姑娘,我低着头,打起笔记,从教室走出来,再走进图书馆,我的心中的兴奋依旧是满满的。
像我这种姑娘,每走一段路都是心虚的。写字,看书?仿佛在村里人面前显示的一样,无非是瞎折腾。在村里的人面前,姑娘就该好好的结婚生子。不要瞎搞,更不要说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了。根本也不是你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该做的。 二十几岁的姑娘结个婚顺其自然生下孩子。父母该做的都为你做了,接下来你也成为父母了。不知这样的生活该为自己开心还是难过,不动声色的成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人了。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下课铃响时的匆匆交卷。米兰昆德拉说:“只要活着,我们就在自我欺骗。” 所以,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在大城市中,我渴望自由。在写字的人群中,我渴望被认可,我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没有扎实的文笔,更写不出质感的文章,我做不到优秀作者他们那样的勤奋。更没有他们的坚强意志力。在我小心翼翼的告诉我的舍友我想要写字的时候,舍友的嘲笑都在告诉我,就你还写文章啊?你不行,你不行的。在我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我收到一个私信,她说近期怎么不更新文章了?很喜欢你的文章,快点更新吧!快点更新吧!
仿佛我又从渺茫中看到了希望,原来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还有人喜欢我的文章,我应该要勤奋,更努力,以最好的姿态回馈他们。
我努力在大咖那取经,用尖利的笔尖记录下那努力的成果。
我努力去花费听课,只为吸允那有营养成份。
我努力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再也不想看他人的眼光。
一路走来,所有的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来自你人生意义的诘问。
像我这样一个无所作为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