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学习写作书评的文章。
现学现用。
我要做个行动派,从梦想派队里跳脱出来。
首先是书评的标题。
作者建议,不要直接用书籍的名字,作为文章的标题。那好的,学到一招。
比如这本书是《神奇手账》。
若写的文题目就叫——神奇手账书评。
这是偷懒的做法,书评的立足点在评!
你得率先明确的亮出你的观点!
立意要好,角度要新。
这样写出的书评才有趣又有料。
像好看有好吃的美味,色香味都要有,才能引起人的兴趣。
一个文章题目都懒得动脑去想的书评,直接偷懒利用书名,十之八九书评也不会用心的,那样的文字没有诚意,不看也罢!
书评第一步,起个符合书的主题内容的响亮的标题。
这本书是教大家做手账的。
关键词是手账。
起名:手账改变你的人生?
有些夸张。或许吧,据说这本书挺神奇的
。很多人,读了这本书然后学以致用,坚持做手账,果真生活起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手账改变人生,并不是胡说八道的乱讲。
不过,那是别人的人生。也是旁观者的角度,也是听说。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很好奇,也很愿意去学习,然后实行看看会怎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的积累。
人家坚持不断的,按照神奇手账的做法,练习了一年,有了收获。
其实我觉得用章节内容做标题就很好。
《让看不见的时间,变成看得见的时间》
继续阅读,看看内容。
精英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使用笔记本的方法。
许多人每天忙于工作,都会感觉“拼命工作,却总是做也做不完”。
天天加班,真的是因为工作量多吗?
很多人很容易将这种情形的原因,归究于“工作量太多”。但是,果真如此吗?
其实,无法确实掌控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才是真正的主因。
——关键还是在于对时间的管理和规划。
【造成你习惯拖拖拉拉的原因,就是对于造完成工作的时间预估,过于自信。】
“可能需花费的时间”与“实际会花费的时间”,若是无法精准掌控两者间的差距,无论再怎么仔细地将行程记在记事本上,计划总是会赶不上变化。
把开始时间圈出来,用时钟提醒自己注意进度。
用箭头标记结束,确实了解每项工作花费时间。
只要在手账上将应做的事情写下来,让自己的工作“看得见”,就能找出空当。
很多人只会将“特定预定行程”记在手账上,但是建议各位还是要养成习惯,将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记下。
即使明知一天有24小时,但还是很难掌握真正的工作时间与自己的私人时间有多少。
所以要将每天的工作时间,内容记在手账中,加以“可视化”,才能将看不见的时间,变成看得见得时间。
工作或私事在一天当中占了多少比例,在一周当中占了多少比例,在一个月当中占了多少比例……
每天花费的“时间”,用手账就能看得很清楚。
因此,需要把每天的行程,任务借用手账这个工具安排好。手账是梳理这些,琐碎的事情的最好的小管家。它可以条理分明的记录,把时间和任务准确的一一对应起来,把工作,学习,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
手账可以让未来看得见,能有更好的全局观,让你在时间管理上纵横捭阖,掌握主动权,成为时间的主人。
手账真是神奇。
你可以拥有。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时间的主人,只要你拥有《神奇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