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记录:记录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的。
2、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自己思考过程、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 当时思考时,我考虑到这件事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个目标下,我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个目标合理吗,有遗漏吗、我当时为什么会考虑这些,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就不一样了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没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素材:
果然,思路清晰了,写文章也很有条理了,有了逻辑,有了策略,有了方法论,会极大的解放我的生产力,到了我站出来的时候了 。
我现在看我过去写的设计文档,就是一堆垃圾,思路不清,没有条理,自说自话,想写啥就写啥,怪不得领导和同事说我条理不清,怪不得人家说我,首先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只有真正认清自己的缺点,才有改正的可能,只有先看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首先不要抗拒,不要否认,而是要仔细听,记录下来,觉察自己平时的言行,来做对比,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正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能看到真实的自己,无论真实的自己多么的不堪,多么差劲,都要接受,先接受,再改变,无论真实的自己再弱小,也比虚假想象中牛逼的自己要强!!
我现在把写文章当做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手段,会考虑,先写结论,然后反过来证明,或者是先写why,然后在写how和what,这样来看设计文档,一点儿都不枯燥,它就是我的磨刀石,把我打磨的越来越锋利
通过看自己过去的文章,我了解了过去自己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套路,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不是解决,而是把它绕过去,偷懒,找捷径,记录一下,要自省,汇总一下自己要改正的缺点。
1、如何记录:记录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的。
2、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自己思考过程、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等、 当时思考时,我考虑到这件事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个目标下,我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个目标合理吗,有遗漏吗、我当时为什么会考虑这些,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就不一样了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没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复盘:
1、我是在重构设计文档的时候,有了条理清晰的感觉,我为什么有类似的体验呢,因为我觉察出自己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去思考,实际上自己内心有些兴奋和激动,觉得自己的路走向了正反馈。
我当时的状态是,觉得应该先写结论,然后再论证,在另外一段话中,我是一直自我提问,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再解答问题,然后引发人的思考,这种套路来让人思考。
2、我看自己过去写的设计文档,就有一种这儿写一块儿,那儿写一块儿的感觉,前后没有联系、没有组织,所以说别人说认为我没有条理是对的,我的确是没有条理,以后别人给我的反馈,我要积极的接受,然后反思。
我还记得那一个画面,几个领导说我条理不清,我还不服气,后来我真的要检视自己的言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是对的,有的时候我们太过于防卫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头脑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同时要对过滤掉垃圾的信息。
一个画面,就是传播的新闻中,经常反转,我会思考自己为什么受他们影响了。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影响我了呢,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才是走向真正改变的开始,只有先看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自己越差,进步的空间才越大。
自己的思维模式:
1、自己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
2、自己的能力还是有限,在写文章的时候,还是没有构思好,就是属于那种能够持续优化,一直在持续优化,写文档也是这样,一直在改进。
3、遇到困难、麻烦,容易逃避,爱绕过去,走捷径。 这个是感觉到写这个东西太麻烦了,然后就想放弃,
4、自己想要掌控感,写文档也是,感觉头脑中清晰的话,然后就很努力,很想干,头脑中有蓝图,就能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