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为了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的这次旅行虽不是说走就走,但也是一次冲动。源于单位集体活动时的几句闲聊,两个同事在谈论假期去哪里游玩,我无意听到并问了几句,出于想带家人一起旅行的想法,我便迅速交了定金,却最终被放鸽子,独自一人同她们七人开始了四天三夜的湖北恩施拼团游。
近年来,世界硒都——恩施逐渐为人所知,并迅速成为旅游的网红之地。我们在旅行社的安排下,先后游玩了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城、土家族母亲河清江、腾龙洞、恩施土司城、中国硒港(土特产超市,你懂的……)和梭布垭石林风景区。看到了飞流直下的大峡谷瀑布、吃到了土家族吊锅宴和簸箕宴等特色美食、摔到了网红的摔碗酒……回想起来,总觉得意犹未尽。但让我收获最大的却是自己发了这样的一条朋友圈。
1 为什么我选择发朋友圈?or你是如何记录旅行的?
很多人看来发朋友圈,不过是两三分钟的事情,动动手指,所思所想便立即会被好友查看。一切都是随性之举,何谈发朋友圈的初衷。自从工作后,我渐渐(bei)“认(zhi)识(jiao)”了朋友圈并非秘密花园,可以肆意倾吐喜怒哀乐。于是,日更朋友圈的我,越来越不愿发朋友圈。即使,朋友圈里每日被大家世界各地游客照刷屏了,我也懒得在自己的旅行中,点击发布我的朋友圈。但是,我逐渐地被同行的同事们影响了,不断的在怀疑自己是否用心去欣赏眼前的风景与美食。
那是游玩的第二天,前往景区有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我迷迷糊糊睡醒后,习惯性的打开微信,点开朋友圈,向下摸弄着。突然,刷到了“湖北恩施day 1”的朋友圈,点开后,我看到的是详尽的记录,几点几分,在哪个景区什么位置,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风景,有了怎样的感悟。一切都描述的十分详细,另一位同行的人在下面评论“一觉睡醒,跟着你又重游了一遍”。着实道出了我的心声。
看看就坐在我前面两排的那位朋友圈主人,依旧安静的拨弄着手机,我想她此刻肯定沉浸在各种点赞和赞佩的评论之中,而那些人肯定看不到每个景点处,她必找最好的角度拍照,采集每个景点介绍的辛苦。后面的旅行,除了看景,我就细细观察她,发现她很擅长选择最佳角度,并乐于分享给别人。于是,在第三天,我看到了她第二天的游记,第四天看到了第三天和当天的游记。每篇都细致到几点,让人心生敬佩。对比随意的风景照加几句感慨,这样图文并茂的记录方式,着实无比高大上。在此,和大家分享下她的记录工具——美篇。
无独有偶,在游玩的第三天,我又刷到一个记录旅行的朋友圈。作者也是我同行的人员之一。不过她选用的方式,更为新颖。使用的是最近流行的H5页面制作工具——易企秀,在音乐的伴随下,观看每个页面的文字和跳跃呈现的图片,欣赏着她的视角下的恩施之行。在我们品尝特色美食时,她会仔细的询问和记下每一道菜名,还笑着谈到,她准备做个美食篇,除了记录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外,还会专门来个美食篇,在朋友圈分享美食。对比自己,我又一次感受到自己活得太粗糙了,我也会见景就上前去拍,却更多的让其躺尸在相册中,日子久了,就忘记了每张照片是何景,又为何拍了此图。
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也不会激起自己上进的心。只有当你发现身边人都在进步时,才会焦虑的思考自己该做点什么。所以,在旅行结束后的那天,我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发一条朋友圈。
2 这是一条怎样的朋友圈?
每个人都是固执的。习惯性的生活在固有的节奏里。如若改变,必是有了撞击内心的自驱力。在各回各家前,同一房间的同事问我,你发朋友圈了么?我说还没有。可是,我已经在内心筹划该如何发条朋友圈。为何我将简单事情复杂化了,因为,我希望这条朋友圈也能详尽的记录每天的衣食住行,也能让每张图片变得有温度。一张张翻过相册里若干张的照片,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是最合乎逻辑的,也让读者能了解四天的行程。所以,最后,我选择了54张图片,精心的为每张做注释,P图,终于拼接为9张长图,配以简洁的文字,成为了这样的朋友圈。更多的言语,则涵盖在具体的图片中了(点开每张有惊喜)。
3 通过此次朋友圈,我学到了什么?
谈到发朋友圈的初衷,我学到了如何用心的生活。雁过留痕,一年也就365天,每天除去睡觉也没有几个小时。人们常说,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日子活得越来越无趣,不似孩童时那般多彩。其实,时间都是一样的,只是缺乏了发现“美”的眼睛。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如果,每天我们都带着一颗观察的眼睛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人生画卷何止五彩斑斓。你若说这样很累,可早有人乐此不疲。
谈到发了朋友圈,我学会了九宫格切图和拼图的技能。除了收获赞赞赞外,还有不少人评论讨要图中藏图的秘籍。我也是看别人的朋友圈才发现还有这等高大上的发图绝技。于是在简书的“摄影”板块看到了相应的技能贴。走了些许弯路,耗费了大量时间,才终于发图成功。现科普如下:
4 总结
在此之前,我也曾去过若干地方游玩。如今回忆起来,可能只剩下电脑文件夹里一张张无法言语的照片。而今,恩施之行,已变为有温度的图片,珍藏于朋友圈。倘若日后回忆,不光会有图片,还有这篇改变我旅行态度的文章,毕竟以后的每场旅行都该这般有温度。愿你在享受旅行的同时,也能享受如此用心的自己。
(喜欢请点击左下小爱心,感谢!)
(喜欢请点击左下小爱心,感谢!)
(喜欢请点击左下小爱心,感谢!)
【重要提醒】本文首发于简书——豆小豆的简小书,搬运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版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