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西
你的青春,芳华了谁?我们的芳华,成长了谁?我们的成长,刺痛了谁?
一
2002年开学之初,我们这批高一九个班的新生们被带到远郊外的一所职业院校里。因为两座学校各自所处的地段不一样,职业院校那里有广阔的操场可以军训、有成排的宿舍楼可以安排新生们住宿、有巨型的食堂和公共浴室方便大家起居,而市区的中学没有大操场、极少量的学生宿舍、蝇头大的食堂是没办法满足这些的。就着这样的环境,我们开始了为其半个月的新生军训。
军训的日子自然是艰苦的。每天排好队唱完《团结就是力量》才能吃饭,今天七班先吃饭然后是八班吃,那么明天就是八班第一个吃饭七班最后一个吃饭。每天站不玩的军姿、走不完的正步、听不完的讲话。晴天在大操场操练,雨天则直接在宿舍楼里走廊站军姿,不能挨墙壁,楼上楼下一起唱军歌,各种进度条的《打靶归来》,一栋楼都快被我们九个班的孩子们喊塌了。
很庆幸的是,这次军训的教练员都是军事院校一本专业的学生,大都是学富五车、一身正气,但都不是严厉的。偶尔也会听到王总教官训练他们:在军校、在这里,你们首先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一名大学生,你们的军人素养先给我拿出来。
二班的教官钱飞江是绍兴的,典型的南方男生那种温柔和细致,他介绍自己时说道自己家里养珍珠的,但他没钱,因为“钱都飞到江里面了”。不过答应我们军训结束送我们一颗巨大的家养珍珠。钱教官平时的训练特别卖命,没有两天就把自己的嗓子喊破了,不得不从一班调过来一名预备教官。预备教官并没有在二班做自我介绍,大家闹不明白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因为王总教官总是叫他“jiwer”,闹不明白那是艺名、小名、雅号、外号还是爱称。后来才知道他姓纪,叫纪文,姓纪晓岚的纪,土生土长京城孩子,叱咤京城足坛十载的京片子,他当然夺冠京城青少年足球杯的英雄事迹在晚上拉练完毕的心得会上讲了无数遍,满口的京腔听得我们都大了舌头争相模仿。由于钱教官一直处于“失语状态”,他苦口婆心教诲且走暖男路线,像极了多年后《士兵突击》里的伍六一班长,但也只能交由纪教官转达对我们的要求和勉励,这个北京大男孩,总是阳光明媚。。。
教官队伍里统共有两名女教官,九班的女教官是从部队里选上来进修的,看上去英姿飒爽,但是异常严厉,动不动就各种罚站罚跑罚蹲。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恐怖,要知道九班那可是全省的音乐尖子生,动不动都是古筝九级钢琴十级段位的,不知道他们的小身板是否吃得消。
二
军训时期,每天晚上也会有项目,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或者老鹰捉小鸡,或者是从下午的训练项目拖到晚上的。我们常常被王总教官拖去看爱国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他很和善,会跟我们讲他前半生经历的岁月故事;当然也很严厉,有一种不怒自威,会时不时拉一些同学去练习残忍的“插刺刀”。
王总教官当时已经是师级干部了。他出生在北京,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他的爷爷跟邓老都是相熟的,他们一家三代都是上过战场的。他说自己小的时候,父亲为了锻炼他,把他送到河北的农村体验生活,他父亲给农民钱让自己的儿子给他们搬石头运砖块做苦力。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入伍,每天对着人靶子练刺刀,练累了动作不标准了连长就大骂他们,说他们像面条一样软瘫怎样上战场。不久后自卫反击战打响了,他们去了越南战场,他们那时的先头连是用身体滚雷区的,引爆了就当场牺牲了,他失去了很多的战友。后来他考了军校,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再之后留校任教做研究带新兵,如今做到正师级,但还是觉得自己首先就是个兵,其次才是个老师。
那些天的眼见和观察发现,王总教官确实是一个言行如一的刚正军人,也是一个爱护学生的慈爱老师。再后来才知,他的女儿就在九班。如果不是因为爱女心切,他不会屈尊拉上这么一批优秀的教官主动联系到我们的校长要求做我们这一届的军训。
我想属于王总教官的青春,应该正如电影《芳华》里的那样,一身绿军装、一腔热忱的爱国情。不过他没有活成刘峰那样,而是一直选择在军队待下去。他们经历的战争,应该是我们永远不想摸到的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