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所要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有机整体的载体。线索的种类很多,我们这里主要讲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气象类的东西作为文章谋篇构思的线索,这些自然界亘古不变的东西,千百年来人们往往会随着场合气氛、人物心境的变化而变幻出不同的情景。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常常只有一个完整事件的叙述,而难以看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氛围,偶尔涉及零星的景物描写,往往是可有可无,和整个事件没有关联,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如在日常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中,有意识地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作为构思全篇的线索,贯穿全篇,对提升作文的品位档次作用巨大。
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条闪闪发亮的彩线,把事件前后贯穿起来,清晰地表明文章的思路;优美的语言同时也成为全文语言的亮点;而且景物的描写还能为整个事件的进程作铺垫、渲染特定场景的气氛;更何况景随情生,景物的变化能恰如其分微妙的反映人物的心理,把人物不可言说的情感通过景物的变幻形象地表达出来;如是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还能含蓄地升华文章主旨,达到言尽而意未尽,产生令人回味遐想的效果。
◆联想几个小问题
1.文章中对气象类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在什么地方进行景物的描写比较妥帖?
3.怎样恰当地把景的描写和事件发展、人物心情、文章主旨相关联?
4.是否只能如实描绘景物?能否采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做到情景交融?
○一、请给下面这篇文章划线处增加一些描写“阳光”的语句,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爱的洗礼
一如既往,春去夏至,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时光的脚步。我那曾被雨水打湿的心因沐浴了爱而渐渐明亮起来。
这是一个春末的午后,。我快速地滚动鼠标,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屏幕,然而我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录取生的名单里,我落榜了,仅仅两分之差。决堤的泪水当即溅落在键盘上。
父亲始终凝重地坐在我的身旁,尽管他竭力掩饰,然而那一抹失望的神色还是映入了我的眼帘之中,泪水更加肆无忌惮地滴落着,是对自己的懊恼,抑或是对父亲的愧疚?
“不要紧,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那个水平,只是因为临场发挥失常,不要紧……”父亲揽着我,口中不断重复着那几个字句。心仿佛被针刺着,一阵阵纠心的疼痛挥之不去。
静静地,我们坐了许久,父亲缓缓开口:“还是觉得难受吗?”我无声地点了点头。“女儿啊,以后你要面对的考试还一堆呢,就算失败了又怎么样,没什么大不了,谁都不会怪你,知道吗?要打起精神来,祝贺你的同学上榜吧”。父亲轻轻地念叨着。
。
一直悄悄躲在门外的母亲,轻轻推开门,将水杯放在我的手中,轻轻地捋起我额前的几缕发丝,每一个动作都轻得如春天的绵绵细雨般,生怕碰落我仍旧盈满眼眶的泪水。看着母亲通红的双眸,。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我没事。”
父亲起身打开纱窗,阳光毫无障碍地泻进屋子,昏暗的书房顿时敞亮起来,
。我的心也慢慢舒展敞亮了,悲伤似乎减少了几分,竟眯着眼贪婪地享受起阳光的沐浴。
时过境迁,我已走出了那块阴霾,。后来,我迷恋上了沐浴阳光,但却无法寻觅到与那天相同的感觉。
因为,那不仅仅是阳光的沐浴,更是爱的洗礼。
爱的洗礼
一如既往,春去夏至,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时光的脚步。我那曾被雨水打湿的心因沐浴了爱的阳光而渐渐明亮起来。
这是一个春末的午后,慵懒的阳光透过纱窗漏进屋里,给昏暗的书房带来了些亮色。我快速地滚动鼠标,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屏幕,然而我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录取生的名单里,我落榜了,仅仅两分之差。决堤的泪水当即溅落在键盘上,眼前一片模糊。
父亲始终凝重地坐在我的身旁,尽管他竭力掩饰,然而那一抹失望的神色还是映入了我的眼帘之中。泪水更加肆无忌惮地滴落着,是对自己的懊恼,抑或是对父亲的愧疚?
“不要紧,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那个水平,只是因为临场发挥失常,不要紧……”父亲揽着我,口中不断重复着那几个字句。心仿佛被针刺着,一阵阵纠心的疼痛挥之不去。
静静地,我们坐了许久,父亲缓缓开口:“还是觉得难受吗?”我无声地点了点头。“女儿啊,以后你要面对的考试还一堆呢,就算失败了又怎么样,没什么大不了,谁都不会怪你,知道吗?要打起精神来,祝贺你的同学上榜吧”。父亲轻轻地念叨着。我抬起头,看到了父亲殷切的眼神,犹如春天午后的艳阳,暖暖的,熨人心肺。
一直悄悄躲在门外的母亲,轻轻推开门,将水杯放在我的手中,轻轻地捋起我额前的几缕发丝,每一个动作都轻得如春天的绵绵细雨般,生怕碰落我仍旧盈满眼眶的泪水。看着母亲通红的双眸,同样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暖,我终于挤出一句话:“我没事。”
父亲起身打开纱窗,阳光毫无障碍地泻进屋子,昏暗的书房顿时敞亮起来,阳光包裹着我和我的父母,慢慢蒸发了我脸上的残痕,我的心也慢慢舒展敞亮了,悲伤似乎减少了几分,竟眯着眼贪婪地享受起阳光的沐浴。
时过境迁,我已走出了那块阴霾,却无法忘怀那天沐浴阳光的感觉。后来,我迷恋上了沐浴阳光,但却无法寻觅到与那天相同的感觉。
因为,那不仅仅是阳光的沐浴,更是爱的洗礼。
◆再听沈老师点拨
父母的关爱犹如阳光,温暖着我受伤的心灵,照亮我前进的道路,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经历一次次爱的洗礼。如何把父母的关爱和阳光恰当地联系起来,是使全文增辉的关键。改文在第二节加入“慵懒的阳光透过纱窗漏进屋里,给昏暗的书房带来了些亮色”一句,暗示了阳光必将带来光明,后加上“我抬起头,看到了父亲殷切的眼神,犹如春天午后的艳阳,暖暖的,熨人心肺”“同样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暖”等语句,使父母的关爱和阳光相结合了;“阳光包裹着我和我的父母,慢慢蒸发了我脸上的残痕”暗示着我受到父母关爱,已走出了低谷。改文用“阳光”暗喻了父母的关爱,引人遐想。
◆生发两个小经验
1.也可以选择阳做线索,让夕阳做贯串全篇的线索。夕阳在文中何时出现、何时明显闪亮、何时消失,都应自然合理,不能有穿靴戴帽之感。
2.根据夕阳的特点进行描写,以传递特定的与作者感情相应的含意。
○二、给下面一篇文章的划线处增加一些描写“夕阳”的语句,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告别
初中的最后一节课结束了,挥挥手和老师告别。收拾一下自己杂乱的课桌,把该带走的带走,背着大包小包和同学告别。最后在关上教室门之前,环视了一下空荡荡的教室。我的心也不禁茫然起来,似乎有太多东西留在这里了,想带也带不走。
我关上了教室门,随着“吱呀“的几声,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突然有一股尖锐的痛,忽然想起了四个字“青春散场”。
慢慢地走下楼梯,我似乎想起刚刚来到这里时,数着楼梯走进教室的样子:无知、单纯,甚至幼稚。随着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我已经在四楼读初三了,那楼梯也越数越长。儿时的心情已俨然不在,童年的心也一去不复返了。而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变成我脑海里那泛黄的一页了。我知道,我该和它们告别了。
最后的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
最后一次考试,是和学业告别。
最后一个人离开,是和同学告别。
最后一个脚步,是和301班告别。
走在通往校门的小路上,我忘不了,昔日在这里埋头苦读的身影;忘不了,昔日在这里倾心畅谈的快乐;忘不了,昔日在这片绿茵场驰聘的快感。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数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了甜蜜的回忆。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有千言万语,看一眼校长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了滚烫的泪珠。
当我的脚跨出校门的一瞬间,我忽而明白我已经不是这里的一员了。也许不是永久,但肯定不是瞬间。
虽然这初中三年跟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和满足啊!
再见了,我的朋友!
再见了,我的老师!
再见了,我的学校!
再见了,我的初三!
告别
一抹夕阳斜斜地投影在黑板上,留下一圈模糊的淡黄的光晕,久久不散。
初中的最后一节课结束了,挥挥手和老师告别。收拾一下自己杂乱的课桌,把该带走的带走,背着大包小包和同学告别。最后在关上教室门之前,环视了一下空荡荡的教室。我的心也不禁茫然起来,似乎有太多东西留在这里了,想带也带不走。
我关上了教室门,随着“吱呀“的几声,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心突然有一股尖锐的痛,忽然想起了四个字“青春散场”。
慢慢地走下楼梯,我似乎想起刚刚来到这里时,数着楼梯走进教室的样子:无知、单纯,甚至幼稚。随着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我已经在四楼读初三了,那楼梯也越数越长。儿时的心情已俨然不在,童年的心也一去不复返了。而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变成我脑海里那泛黄的一页了。我知道,我该和它们告别了。
最后的一堂课,是和老师告别。
最后一次考试,是和学业告别。
最后一个人离开,是和同学告别。
最后一个脚步,是和301班告别。
太阳终于疲惫地落在校园里那颗高高的银杏树下面,留下满天的云彩,校园里一片金黄。
走在通往校门的小路上,我忘不了,昔日在这里埋头苦读的身影;忘不了,昔日在这里倾心畅谈的快乐;忘不了,昔日在这片绿茵场驰聘的快感。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数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了甜蜜的回忆。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依然有千言万语,看一眼校长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了滚烫的泪珠。
当我的脚跨出校门的一瞬间,我忽而明白我已经不是这里的一员了。也许不是永久,但肯定不是瞬间。
虽然这初中三年跟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和满足啊!
我挥一挥手,好想作别西天的云彩,而满天的云彩已渐渐淡去,校园里已暮色苍茫。再见了,我的朋友!
再见了,我的老师!
再见了,我的学校!
再见了,我的初三!
原文记叙了“我”离别母校时难舍难离的瞬间,心理感受描写得较为细腻,全文带有一股淡淡的伤感。改文增添了三处有关“夕阳”的描写:夕阳斜射进教室、太阳落山、暮色苍茫,暗示了离别的时间;同时也使离别的伤感更增添了一层,结构上前后呼应,脉络清晰。
1.本文中“夕阳”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事件的发展,写出“告别”的三个层次。
2.“夕阳”是美丽的却又是无可挽回的,暗喻初中生活的美好而离别又不可避免,离别的淡淡伤感寄予在景物的描写中,达到寄情于景的目的。
也可以将朝阳做文章的线索。对朝阳的描写不仅要暗示时间的变化,还要暗扣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有可能还要逐层深入地凸显主题。注意朝阳的特点与文章情境的联系,表现喜庆、温暖、向上的氛围。
○三、给下面一篇文章划线处增加一些描写“朝阳”的语句,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为幸福让路
。
我背着书包急急地跑到车站,车站上已有一拨人在等车了。
好冷啊,满地的白霜,我哈着白气,一会看看手表,一会把手伸进裤兜,内心祈祷着:车子啊车子,你快点来吧,我快冻死了;你再不来,我可就迟到的!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缓缓停在站台。我挤上前去,终于上了车。找到了一个位子,一屁股坐了下来,长吁一口气,看了看表,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完全来得及。
司机似乎知道搭乘这班车的人都是急着赶时间的,把车开的“呼呼”的,一路飞驰。突然,“吱”的一声,公交车在一个紧急刹车后停住了,车厢里一阵混乱,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站起来慌张的四处望着,以为出了什么事。哦,虚惊一场,原来是一组婚车从旁边的小道一辆接着一辆徐徐地横拐了过来。最前面的是一辆摄像车,摄像师半个身子露在车外,扛着摄像机,一丝不漏地全程摄像。
。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要上班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抢到他们前面去!”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要被撞死呀!”
…………
听到乘客们的吵闹声,司机终于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眉头紧锁,大声地对我们说:“你们别吵了,人家结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换成你们还不是也这样?一辆大公车横插在婚车队伍里,多煞风景啊。我们耐心一点,等他们过去,也耽误不了几分钟。多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是人家一生中的幸福时刻。我们在这里等几分钟,就当是对他们的祝福吧,我们也会感受到幸福的。”
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那一组缓缓行驶的婚车,目送着婚车转上大道。
好一位善解人意的司机!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道。只要耐心等几分钟,就能为人家一生的幸福让路,自己也能感受到幸福。原来幸福的含义就这么简单:为幸福让道,自己也能收获幸福。
为幸福让路
冬天的早晨太阳出来总是那么不利索,七点钟了东边的天空还只是呈现出那么一点点红晕,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才有那么几缕暖暖的光芒耀眼地射来。
我背着书包急急地跑到车站,车站上已有一拨人在等车了。
好冷啊,满地的白霜,我哈着白气,一会看看手表,一会把手伸进裤兜,内心祈祷着:车子啊车子,你快点来吧,我快冻死了;你再不来,我可就迟到的!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缓缓停在站台。我挤上前去,终于上了车。找到了一个位子,一屁股坐了下来,长吁一口气,看了看表,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完全来得及。
司机似乎知道搭乘这班车的人都是急着赶时间的,把车开的“呼呼”的,一路飞驰。突然,“吱”的一声,公交车在一个紧急刹车后停住了,车厢里一阵混乱,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站起来慌张的四处望着,以为出了什么事。哦,虚惊一场,原来是一组婚车从旁边的小道一辆接着一辆徐徐地横拐了过来。最前面的是一辆摄像车,摄像师半个身子露在车外,扛着摄像机,一丝不漏地全程摄像。
朝阳毫不吝惜地泼洒开来,给那一组婚车涂上了一层暖暖的亮色,鲜红的“囍”字特别醒目,婚车上五彩的绸带在晨风中抖落着阳光的碎片。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要上班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抢到他们前面去!”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要被撞死呀!”
…………
听到乘客们的吵闹声,司机终于忍不住了,他站了起来,眉头紧锁,大声地对我们说:“你们别吵了,人家结婚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换成你们还不是也这样?一辆大公车横插在婚车队伍里,多煞风景啊。我们耐心一点,等他们过去,也耽误不了几分钟。多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是人家一生中的幸福时刻。我们在这里等几分钟,就当是对他们的祝福吧,我们也会感受到幸福的。”
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那一组缓缓行驶的婚车,目送着婚车转上大道。
好一位善解人意的司机!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道。只要耐心等几分钟,就能为人家一生的幸福让路,自己也能感受到幸福。原来幸福的含义就这么简单:为幸福让道,自己也能收获幸福
太阳终于一跃升上了空中,万道霞光顿时倾泻下来,车厢里一片光明,好像暖暖的春意在慢慢荡漾。
原文撷取了生活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公交车为一组婚车让道。事情虽小,却写的有声有色,折射出人们普遍的一种心态: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文中刻画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司机,他对乘客赶时间的理解,对别人结婚留下美好记忆的理解,都表明他是一位对幸福有自己独到理解的司机。用司机的举动来阐述“为幸福让道,自己也能收获幸福”这个人生哲理。改文加入三处有关阳光的描写,第一处是微弱的阳光,暗示气温低人们的热情度也低;第二处对朝阳的描写突出结婚的喜庆气氛;第三处阳光普照暗示着人间将充满温暖。三处阳光的描写不仅暗示着时间,也和人们情感的变化想吻合。
◆总结几个小经验:
1.本文中对“朝阳”的描写不仅暗示了时间的变化,还暗扣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更逐层深入地凸显了主题。
2.“朝阳”的变化贯穿了整个事件的变化,景物描写有时能达到言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四、给下面一篇文章划线处增加一些描写“朝阳”的语句,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