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久以来我都是一个活的很丧的人,我不喜欢接受新事物,也不想认识新的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不过慢慢的就发现,新的事物再怎么陌生,都逃不开熟悉事物的影子。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安静的等待,等待这些所有的陌生,伴随着时间,沉淀成熟悉。
缘分很容易被我们理所当然,父母,兄弟,同学,与这些人的缘分,因为不可预见而被无限拉长;还有一些人因为看得见的截止日期而戛然而止。
人们很容易把重逢的画面勾勒的过于美好,慢慢的,便以为重逢即美好,慢慢的也就忽略了重逢这件事是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而在重逢之前,那些暗流涌动与阴差阳错,你无法识破也无能为力,只能忍受重逢时刻带给你的措手不及。正是因为重逢的不尽如人意,人们才害怕离别,所以离别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不会重逢的离别看上去像是一个故事的悲剧结尾,我至今也这样认为,不过当离别后,如果你也真的被某个人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得过,那你一定是幸福的。
有人认为过往不重要,时机最重要。 也有人认为过往很重要,要不然哪来的蛛丝马迹。可是怕就怕,一个人错过了时机,另个人放过了所有的蛛丝马迹。
每一段感情的开始,大家都在追求完美,但是完美这种东西,或早或晚都会被时间打破变成不完美。也许完美只是个完美伪命题,它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因为它的存活率太低了,而什么是存活率时间长的呢?是紧咬着彼此的心结,各怀鬼胎的痴缠一生。
接受这件事听上去很难,有人妥协,有人自欺欺人,有人假装洒脱,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都没有效果,反而更加难以接受。而“接受”这件事本身,真的有那么难吗?不,接受非常简单,只需要有一个时刻突然觉得可以放下执念,重新开始,这便是你真正接受的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只是那个让你放下执念的时刻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而等待这个时刻到来的时间甚至比你的执念还要久,所以接受这件事才会那么那么困难。
所谓的改变应该是人们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才会做出的举动,而不是为了避免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应急的手段。
佛家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离合即循环,忧喜迭相攻。佛是想说人生本该洒脱而淡然的接受这一切阴晴圆缺,只可惜我们只是普通人。
消极情绪就像感冒一样会定期拜访,每次病因都不相同,因为失恋,因为失业,因为被否认或者因为被忽略。处理消极情绪有很多方式,也许是喝心灵鸡汤,也许是以消极对消极,又或者是开始一段漫无目的的旅行。但最终都会坦然面对它,一切都会过去。
人生其实是由无数个犹豫和不犹豫的瞬间组成,你的犹豫也许让你错过了昨日与他看日落的时刻,错过了与他开始的最佳时机,甚至错过了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只不过,如果在你错过的时候正好对方也在犹豫,那你们也许就还能再见。
当你周边的人和事发生变化时,你总是会措手不及,这些措手不及难免会让人心不在焉。我也一样,但是今天我打了一个赌,赌的前提是心无杂念。所以,我要抛开那些不知所措,做回心无杂念的自己。这个我,在别人眼里可能褒贬不一,但却是我,会重新爱上的。
在每一天结束之前我们都会怀揣着各式各样或好或坏的情绪,想着今天所发生在一切,想着为什么我今天会经历这些,为什么命运没有眷顾到我。其实无关经历和命运,因为此刻的每一个心情,不是经历和命运的总和,而是你在过去的时间里做出选择的总和。
我想成为一个带着过去奔赴将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