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boy,are you a crazy?”英语有多久没有写过,我都忘记了,忘的就只认识26字母了,这句英语我吃不准语法对不对。2017年,内心开始了异常的渴望学习英语,最大的刺激来自东北王德顺大爷,再一个刺激来自于互联网,猛然发现很多好东西,有营养的东西基本是一水的英文版,当看译本的时候,真心有点“带唾液的大餐”,吃,味道不正,不吃,诱惑的狠。好吧,疯狂一把,把计划埋在大脑皮层里,justdoit。
国家政策尚未明朗,我们行业现在处于一个分水岭,具体分水岭那边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今天跟我的引路人谈了一天,我们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个大哥真的是一位实干家,他有很多方面,我非常的佩服,比如,同我们很多人一样,他也经常有着不少想法,但是不同的是,他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估后去实践,而不是像多数人一样说完就真的只是满足下“口欲”而已,他们团队里有60、70、80、90这么四个阶层,但是他不会带着成见去给这个团队贴标签,曾经听到很多人说要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领导力。在他身上,我发现了。
在我第一次创业迷茫时,我失落之极,他当时给我的建议只是一句简单的“走吧,明天跟我出去转转,回来我们再解决你的困境”,当然跟着他出去转了3天,我发现原先的困境已经解决了,再就是2016年11月,我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一开始自己的心智还未完全打开,自信满满的做了一堆的分析,而且把分析的结果又自信满满的跟大哥聊起,这次大哥一反常态的劈头盖脸的一顿“狂K”,当场,我承认我已经蒙了。因为,自我感觉我的分析已经非常的清晰、到位了,但是他说的实际情况跟我说的完全是两个极端,比如,我抛出来的我们的产品价位过高,在投放的市场基本是没有份额的,但是他非常坚定的说,这个高价格投放市场,有一批合作伙伴会有意向,我只要把这批筛选出来就可以,再一个就我分析的客户的优劣上,我的结果是根据商业公司的数据进行分类,他给的意见则是,商业公司只能是参考,真正要分类,到市场里,市场会给明确的答案……
So,带着检验我俩孰对孰错的想法,11月、12月两个月我在市场里推广、受阻、反思、再推广、再受阻、再反思的循环了几多次后发现,好像对错已经对我没什么意义了,相反的市场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你想着非常困难,但是到了市场里发现原来大家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你认为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当到市场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无法描述清楚”“东片市场里的所谓‘良货’到了西片居然是大家都厌恶的‘劣物’,匪夷所思”“南区的一货难求,北区竟然滞销止损”,原来苦思不得解的一堆问题在市场面前居然变的如此可笑,仿佛皇帝穿着那件可以检验真知的衣服游行表演。
当我从市场获得了这些宝贵的东西,大哥认真的聆听后,再一次说出了那句真理“出去转转,转完之后就能解决”,原来我们很多时候的想法真的只是我们的想法而已,对,那完全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完全不是别人的想法,而且你只有去跟他们去沟通才能发现他们的真实想法,有了准确的问题之后,对应的会有非常多的解决方案,方案有优劣、好坏之分,至于如何选择,当然也不是靠想、靠猜,依然是把方案拿到市场去检验,当方案被市场检验后,这个时候,我们进行反思、沉淀,进而完全转化吸收,这些无法触碰,只能凭感知的“经验”就是我们大脑深度思考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市场给予的最大的惊喜。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