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红楼梦
小时候看红楼梦的电视剧,关注点有二个,
第一:好听的片头曲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
其他一切都选择性忽略。
慢慢上学识字之后,开始看书。印象是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书,没电视剧好看。
后来有了爱恨情仇再去看。为了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恨的咬牙切齿,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而悄然落泪。
刚开始进入社会闲暇时再看。对里面各色人物的尔虞我诈拍马逢迎嗤之以鼻,左右逢源生存哲学肃然起敬。
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再来看。掩卷沉思,只有一个感触,无论多么灿烂繁荣的景象,都有盛极必衰的那一天,这是自然规律。
回顾自己四个不同年龄阶段对这本巨著的理解和解读,关注的重点截然不同。
从感觉复杂,到关注爱情,到关注社会关系,到体会盛极必衰这个简单的自然规律。
这是我成长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我也体会到了从开始看书感触复杂的儿时到后来看书明白简单的而立之年,各个阶段对复杂生活的起伏波折的过程的不同感受,明白了生活是复杂的同时又是简单的这一真相。
这是红楼梦伴随着我的成长而带给我最深刻的人生体会。
红楼梦的研究
红楼梦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有不同学派的红学研究者,对红楼梦的研究将有百余年。
不管是五四之前的“旧红学”还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不管研究的是写作方法、文学特色、还是作者、版权的归属研究,甚至于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资深学者很多,争论也很多。
学术性质的研究,从人物形象刻画、园林景色设计、诗词曲赋、服饰、饮食、中药等各个角度的研究不计其数,还有对作者其人以及生平研究之多也是不在话下。
红楼梦是本奇书,包罗万象,百看不厌,每次看都能体会到不同的意义。
按照书的内容简单总结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情节由宝玉黛玉争取爱情自由和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四大家族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阶级压迫和封建贵族腐朽生活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两条矛盾线索构成。
各个年龄阶段通读之后,慢慢觉得红楼梦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写出了衰败的结局。无论是爱情,仕途还是家族,最后都体现了萧瑟落败之意,这是最真实的意义价值所在。
一切皆有定数。繁荣之后必则衰败。
盛极必衰
《易经》提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盛时代就已经露出衰败凋谢的预兆。
红楼梦中的封建家族的衰落,也是封建统治的必然结果。元妃死了之后贾府逐渐失宠,受到排挤。而在贾府盛极一时之时,树大招风,引起众多妒忌,这是最大隐患;贾府子弟毫无作为,因戏子和当时权贵结怨;王熙凤制造冤案,专横跋扈,放高利贷等做法引起众愤。所以,最终的衰落是必然的。
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的一生同样如此,人生兴衰也是不断变化的。
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盛的时候应保持清醒,防患于未然;衰的时候亦不应自暴自弃,需自我磨练。
所以,意志、修养无论盛衰之时都应具备。
“盛极必衰,居安虑患”。此话出自元末明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菜根谭》。
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运转变的种子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成功。
盛极必衰这一自然规律和哲学中“物极必反”是一个道理。
事物发展到极点,必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宋·朱熹《近思录》:“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更原始的出处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认为福可为祸,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
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
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擦震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理极而必反”、“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所以盛极必衰到物极必反,无论对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规律。
就像撇开红楼梦里所有复杂的枝叶,最终展示给大家的就是封建制度的这样一个盛极必衰的过程。
回首那一段人物繁杂的过往历史,每一个人物都无法挣脱命运悲凉的齿轮旋转,但再悲凉的结局也无法阻止新一轮历史的到来。就像鲜花怒放的极致美丽之后,必然万叶凋零花瓣纷飞。但生命的传递周期是无止尽往前,凋零之际,下一个盛放之时隐约可待,新的花团锦簇也必会到来。
真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掩卷感叹,一切都是真的吗?但它又那么悲凉等让人难以置信;一切都是假的吗?但它又真实的那么可怕。真真假假,如同人生。谁又说得清呢?每个人对人生的体会都不相同,执着于其中备受煎熬的每一个人,一切都是枉然。
真的是绝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End-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