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脑子是留在了学校了,遇见问题如下。
“老师,这个怎么做?”
“老师,那个怎么办?”
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虽然不至于事事都问,但是有点难度,也还喜欢问,动动嘴巴可以得到答案,多简单啊。
而且也不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问题,老师也说了,不懂就问。
后来科室新调来了一个老师,大家都特别喜欢她,似乎什么事情她都可以处理好。
在一次闲聊中,我们对她表示了钦佩:“老师,你好厉害啊,不愧是个老手。”
她听了没有很得意,反而对我们这些后辈说:“我从别的科调过来,其实也算是半门外汉,很多都不懂。但是,其他老师都是很忙的,我要是什么都去问,她们都不用上班了,两个人干一件事,什么时候才能做完?效率太低。所以有些自己可以找到答案的事情,就先自己动脑子想办法。”
大家听完都有点羞愧。很多时候,不是事情太难,只是自己太懒。
寻找答案是一种态度,找不不找的到就另当别论了,至少求助之前,自己也要有一番思考,这样不仅可以让人知道你不是想要现成的答案,也可以更快接收到对方传递的信息以及思路。
如此,下次也可以有经验,有思路的处理同类型事件。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不只是鸡汤。让人后悔的不是没有机会,而且机会来临的时候,却没有抓住它的条件,而眼睁睁的看着而无能为力。
只要想,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自己可以演练多遍,熟悉其中的规则规律,只为等待到来那一刻已经了然于心。
思考:在哪些事情上面还是有在当“伸手党”?条件不成熟的事情,是否有在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