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目标,这让我们殊途同归—安妮·芙克兰。
这是本书作者写作的意义。
怎样才能更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书围绕上图四个模型探讨。
忙碌性奔波是指当达成自己的目标后就认为是幸福的,他们会不停的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的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考虑后果。
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感悟幸福性的人是指当下快乐和未来对于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得出的结论是感悟性的人是幸福的人。
怎样做才是感悟幸福性的人呢?
一、利用MPS模式
它指的是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s)。寻找适合的工作(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热情)通常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用一下三个关键问题来问自己: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要注意排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这样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具体做法可参考上图。
二、特权而非责任
有一项调查
600个6~15岁的学生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他们不需要再做家庭作业。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欠佳,他们就会罚出去玩,如果他们好好表现,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功课要做。结果在短短的一两天内,学生们都选择了课堂上好好表现而非出去玩耍(并且他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果我们可以仿照这个实验过程改变对工作的态度,把工作视为一种特权 而不是责任,这样我们不但感到幸福。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有更好的表现。
书中还提到俩个增强幸福感的最好的方法:
1,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
2,增加想要做的事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
幸福像花儿一样,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倾听幸福的声音,全然接纳自己,无条件的爱,成就幸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