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几天的病痛一场,我似乎喜欢上了做饭。
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菜,凉拌黄瓜、番茄蛋汤、紫菜蛋汤、青菜鸡蛋面、还会煮小米玉米粒粥,不是多好吃,但是做饭的时候心会很静,静到不再想别的事情,慢慢的看着粥饭翻滚,散发出扑鼻香味,也会欣喜的看着摆上几份贫乏的小菜,算是对自己的犒赏。
关于做饭,想到雪小禅曾经说过的“天长地久太空洞,一日三餐就是惊天动地”,我总以为这样看透人间七情六欲的人是靠喝茶吃素食为生,但却也想不到,雪小禅也是吃重辣、大蒜、红烧肉的人间俗客。
其实,做饭的过程可以勉强的称之为与自己对话。从食材的选取,到做法都得仔细打量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荤腥吃多了,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一碗小米粥。要论食物的精神力量,什么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肉来的快,觉得诸事不顺,来一盘红烧肉,先从色泽上征服眼球,再从气味上征服鼻子,进而整个口腔都感受到来自外物的满足,吃罢还觉得余味无穷,这个还可以类比到火锅、烧烤等热闹的食物。
这倒让我想起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讲述的《苹果的味道》,一个人周期性的断食十天,与世隔绝,整整十天就做一件事:看着面前的一颗苹果想象它的味道,想到胃部抽搐,体力不支产生幻想,尽情的想象来自一颗苹果的魅惑,到了十天之期,就真正的开始吃这颗苹果,让苹果迸发的汁液浸满整个口腔,慢慢顺延到全身,惊喜到全身颤栗。
初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哪里真的有人会做这么神经兮兮的事情,现在反而觉得这种让自己味蕾归零,体验归零不失为一件坏事,生命会周期性的归零进而从新开始,像是每一次从一颗苹果新生,而我们大多数的人生,自从出生后就是在慢慢变老,并没有意识也没有时间让自己新生。
关于吃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凑合两顿一天就过去了,但是往大了说一天就三顿饭,这关乎一整天的生活状态,而平凡的一天天就组成了生命的长河。
之前的电影宣传语有句话叫做“喜欢你,就是陪你吃饭”,也有很多关于爱情、人生的标语大概就是“要找个一起陪你吃饭的人”“从吃饭的口味寻找人生伴侣”,甚至关于职场的吃饭问题还有专门的一本书就做《不要一个人吃饭》等等,极度讲求吃饭的目的性。我这里说的吃饭就是单纯的吃饭,满足口舌之欲,吃饭没那么多门道,关键是当时的心情,若想真的体味其间滋味,还是亲自尝试做饭来的实在。
从小的时候不知在哪看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耐心炖汤的女人才明白生活的真谛之类的,十来岁的时候跟妈妈说“等我40岁的时候我就花一个下午炖一锅汤”,我妈笑着说“干嘛等到40岁,你现在想喝妈妈就可以给你炖”,想想那时天真的自己,似乎把做汤这件事看的像是生命中的一个重大的仪式,举行完毕就会探得人生的真谛似的。
记得前几天生病的时候为了补充营养一个人去了餐馆,“小姐,您几位?”“一位”,然后我就在众人质疑的眼神中进去了,一个人哪会有座位,在饭点一个人独坐几乎是浪费,于是我被领到了一个聚会长桌的一端,正好有五六个人在聚餐,看到我将要入住,纷纷看着服务员,“没事,她一个人”,然后众人的目光又齐刷刷的看向我,仿佛在说居然一个人吃饭,我也不知道我哪里来的勇气,自己就座,点了两份菜,中间还因质量问题退了一盘,在昏暗的灯光里我一个人泰然自若的吃完了一盘蔬菜。
生活于我,什么结果都能承受,没有不安,也没有期待。
有些却是不肯一个人吃饭的,总觉得十分可怜,而平常的吃饭也是“聚餐吧”“一起去吃饭吧”,从不会有人倡导独食主义,或许生命的形态并不是遂人意,能众而食之,也能独食,而我毕竟会做饭,这算是卑微的优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