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精简版的书,有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得到》App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精简版的书,这样节省了很多自己看书的时间,单位时间里可以看更多的书,但是时间真的被节省了么?或者又有怎样的坏处呢?
精简版直接一点理解是解读版,区别于一般的读后感,这样的解读版篇幅更长,能够留下更多原文的精华,也不至于因为缺少东西而使得作者的观点被曲解。精简的部分大多是作者所举的例子,例子有助于理解,也使得所学的知识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例子,就像看故事一样,所以精简版能够节约很多时间,也能让自己更容易找到重点,那些自己看书时不会注意的,在压缩成干货之后更加让自己注意。高度简洁的语言,让现在追求极简主义的人,感觉更加的舒服。
同样,理解能力差一些,或者在一个领域内的阅历不够的话,阅读精简版的书,可能会因小失大。通常情况下,人会选择性的记忆,比较容易记得那些自己理解的,或自己本来就知道的。一本书看下来,最后可能学到的都是自己的已有观点。如果是精简版,则更容易产生这样的结果。另外,这个精简版让自己偷懒了。本来需要自己去总结归纳的内容,别人都帮忙总结好了,这样长期下来,思考的成分就少了,只知道去记忆别人已经准备好的干货,不利于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都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对干货的推崇是普遍的。但是如果你去看任何一部经典,就会发现,没有只有干货的书,你会觉得啰嗦。我曾经也会有这么想,不过有一位老师提醒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书中的例子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都是在反复的强调这一点。
精简版的书,要根据个人情况去选择,当你想对某一个新的领域有深入了解,就不能太追求干货。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先用水泡一泡,像做菜一样。在《精进》这本书中采铜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连接外部的学习,就是对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所以精简版的学习和理解,通过自己的拓展,主动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把干货变成一道美味的菜肴,自己喜欢吃,更可以做给其他人吃,分享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