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春节参观中国美术馆新年画展回来,我回想了与中国美术馆将近40多年的情结。虽然我出生在鱼米之乡,但打小就被饥饿和贫穷所困扰。在小学阶段,老师表扬我的作文好;上了初中,我绘画、书法的悟性,也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甚至鼓励我将来当画家;进城后就读书、上班,赶上“文革”,想学绘画、书法找不到老师,于是靠临摹毛泽东诗词书法、出板报、抄大字报来弥补我的缺憾。等年岁大了,我的这种爱好被撇在了一边,只有文字写作爱好被延续到了现在。但是,我对绘画、书法爱好的热情仍然不减,闲暇时只是靠书籍和参观展览来汲取营养。何况艺术是相通的,到展览馆参观书画艺术成为我艺术滋养最简捷的途径。其中,我参观中国美术馆次数最多。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只要来北京就想法去参观中国美术馆的各种展览。其中,八十年代初那次画展让我印象较深。那时正值开办罗工柳油画展、建国以来优秀绘画作品展、湖南福建磨漆画展等展览。
国画《莲》,使我心头一怵。画面舍去了任何背景,只见三枝莲躬着腰,两枝一向,高低错落,另一枝反向,而三枝秆交错。这种精美构图,让人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可寻觅到“情与意合,意与象通”的意境,把强烈饱满的主观激情隐藏在形象背后,通过形象传达绘画者的心境、情绪、寄托,达到形神情理统一,从而给了我们神游遐想的空间,获得创作的美感。
油画《澈》让我眼前一亮。画面顶足天地的卵石和游鱼,构成了寂静幽深的意境。卵石的明灭褶皱和绚丽色彩,强调了一个“澈”字,悠闲的游鱼点明了“水”。 哦!《澈》的主题变得清晰明了。这让我激动,让我愉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了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华体育基金会、中国集邮总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牛眼看家” 牛群名家摄影作品展 ,纪念中法文化交流的罗丹雕塑作品展等展览。
“牛眼看家”摄影作品展的作者牛群是一位深受我国广大观众喜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工作者。他在摄影艺术上有很深造诣,并以摄影为第二职业,先后拍摄了万余幅摄影作品,在海内外近百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千幅作品。这次“牛眼看家”系列邮品中的中国名人小版张,就是从几千幅摄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上乘佳作。这些作品中有表演艺术家、小品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持人、导演、运动员、作家、相声表演艺术家等众多名人名家亮相,如葛存壮父子、于是之、赵丽蓉、刘秉义、梅葆玖、赵忠祥、谢晋、聂卫平、巴金、候宝林及王光美等特写照片。牛群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愿意把他们介绍给更多的读者。”牛群将相声的幽默情结发挥到了极致:他为每幅摄影作品所配写的名称极为风趣幽默,让幽默情趣给每幅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锦上添花功效。
参观期间,我碰见了著名歌词作家乔羽。他出名的歌词有《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夕阳红》《难忘今宵》《祖国颂》等。他歌唱美好生活、呼唤人间真情的作品家喻户晓,超越了时空,经久不衰,为我们那代人乃至几代人所熟悉、所热爱。当时,他已年近七十,但他仍然津津乐道地评论牛群摄影作品的名称起得如何之好。我和大家围着老人,听他亲切和霭地讲解。
牛群个头中等,“牛眼”很大,且目光善良。参观结束,我请牛群在“牛眼看家” 牛群摄影作品选中国名人小版张和纪念封、贺年卡上签字。他微笑着看看,就用马克笔熟练地划拉了一下,“牛群”两字跃然纸上。
让人刻骨铭心的是,我欣赏了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雕塑作品。罗丹以刀斧雕塑了一个个有思考、有希望、有亢奋、有压抑、有沉醉、有悔恨的少女、母亲、情人、作家的形象,富有人类的种种情感。《地狱之门》以但丁《神曲》为蓝本进行创作,作品包含186个尺寸不等的人物,雕塑者历时30余年未竟之作,很多局部形象都成了不朽象征。《思想者》是《地狱之门》之一,其原型为但丁本人,作品的创作源于想像但丁在地狱门口向地狱审视之形象。
当我踏进美术馆院子时,门口基石上仿制《思想者》映入眼帘,一个强有力巨人弯腰坐着,右手托腮,嘴咬自己之手,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我虽然被“思想者”思想着的美丽感动,围着他来回地转,但我层次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只能停留在感动、激越、兴奋阶段。
作家铁凝同样欣赏了《思想者》,人家能从作品后面旁人不注意的宽阔雄健的脊背上,看到凸出饱满的肌肉群如波浪般有节律地涌动起伏,从而推断出“思想者”的心潮正波翻涛滚般向前飞溅。这是罗丹的独创,更是铁凝的发现,最终她写出了《罗丹之约》这篇著名散文。
《吻》《三个影子》《巴尔扎克》《欧米哀尔》等雕塑作品,也让我激动不已。罗丹在雕塑《巴尔扎克》时,因为手的细节削弱了整座塑像的风貌,居然忍痛打掉了那双手。大师,就这样产生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参观俄罗斯列维坦和同时代风景画展,作品可圈可点,让我驻足难返。无论是白桦林,还是森林的春天,或是淙淙的小溪,或是茵茵的草原,让这些光、影、色、秆、叶、花、草、虫、鸟、熊等等,出来放声歌唱,激情表演,尽情舞蹈,让我和它们产生共鸣,融入其中,一同歌唱,一同表演,一同舞蹈。
刘曦林,山东人。中等个儿,长发背头,浓眉大眼,普通脸型。他正和熟人激情介绍某作品的创作过程,我凑在人群外围听他细声言说。他的书画展只是爬格之余兼事而已,他的专业是美术理论和中国现代美术史,如今的他在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岗位上已经名满艺坛。他擅长行草书法,多书自家文章,且有画意寓书法结构之中;绘画以花卉、竹、石、兰草、水仙见长,注重艺术构思和内在美的表现,是当代学者画代表之一。难怪,赏其画、观其字,觉得奇特、灵巧,给人诡异之感。同样的竹、石、兰草、水仙,在他熟稔笔触之中寥寥数笔就出了意境,出了情趣。
在中国美术馆,无意间让我碰上邓拓个人收藏捐赠画展,幅幅精品,价值连城。还有黄宾虹的原作画展,也为难得一见之珍品。
几十年中,你要问我那次画展,那幅字画,对我有什么帮助,我说不明白,但除了丰富我营养我之外,我还在欣赏艺术过程中享受了惬意的美。
这就是我与中国美术馆源源不断的情结所在。
(全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