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单上,体格检查一栏写着“神志清,精神可,步态平稳,对答如流……”
你能想象吗?当上班到一定压抑的境况时,在已经无所事事闲晃了一上午的当口,为了摆脱下午的煎熬,竟灵光乍现般抓住了小病小痛地借口,不由分说挂好号,并欣然前往之——医院看病。
经历了我满世界地痛哭宣告后,很多人不能理解,距离回家不到十天了,为什么不能再坚持坚持?为什么会这么艰难地度日如年?
我试图将脑海里的烦闷细化: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犹疑;是对这种明明直线沟通最佳却因为各人的显性特征过于明显导致交流被迫地婉转迂回;是对这种纸上谈兵式作风地不认可也无力抵抗;是对下属事端推不动的阻力滞泄;
这种腹背受敌的境况,好比,领导的高要求将我整个人像气球一样吹的饱满,而真正在执行具体事务时,我又只能像泄气的皮球放下身段求爷爷告奶奶,时时刻刻在两者之间转换,让我真正对什么叫综合性人才有了新的注解。
我并不是畏惧为应对客人时差熬夜加班,也不是困顿于仓库环境的脏乱而不得不亲力亲为;我只是接受不了一种没有底气的依托的支持:价格没有竞争力;交期得不到保障;新品介绍需要多问才能多了解——而不是尽可能将知识点汇总在前面;包装方式想要听取些一线的建议都困难重重;而这些本应当是基本配置。更不论,与客人交流时各种突发不可预料的揪心磨人了。
可偏偏,似乎只有我一人在苦恼上述问题,似乎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俨然一副其乐融融顺畅无比的高兴模样。我并不是想每天都一副苦瓜相,我以前也真不是这样的啊。
他们甚至一遍又一遍劝我,要松弛,不要着急,甚至不要想太多。
这种揪心,像蚂蚁一般蚕食我的自信,我没法在面对客人时由内而外地展现出——一副笃定我们就是最棒的选择的——这种自信。
专家说,是蓬勃的责任心让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我想说,这蓬勃的责任心也会让现行的销售体系不攻自破。
因为,有时候,正是夸张的噱头才带来了后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