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时蔬在生活中极其易见,如此朴实无华的平淡,在丁辅之笔下确是雅致高远。也正是这市井日常,却寄叙着人间烟火,道尽了人生。
作品画面色彩浓丽,行家谓“极璀灿芳菲之妙”。嗜印成癖。篆刻用刀劲健,布局安详,宗法秦汉,兼取众长,深得浙派妙谛。
1904年与王禔、吴隐、叶舟等发起创办西泠印社于杭州孤山。社址即设于丁氏幼年读书处。该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对当时及以后的篆刻、书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作者介绍
丁辅之(1879-1949年),近代篆刻家、书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仁友,后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又号守寒巢主。
丁辅之才华横溢,诗、书、画、印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并在民国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丁辅之学画很晚,约46岁开始学画,无师自通,悟性极高,自学成才,尽管从学画到70岁去世只有26年的时间,但绘画成就很高,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学画2年后即颁布润例,可见丁辅之对自己画作的自信。
他擅长松树、梅花、果品,旁及花卉、人物。果品题材古往今来罕有人与之匹敌,在丁氏笔下的夏季时令鲜果,既无烟火气,亦无脂粉气,从中可窥见艺术家高洁之品性。四是用色优美,作品画面色彩浓丽、明亮,视觉效果相当好。所以,丁辅之的果类作品显示出匠心独具和超凡功力,并往往让海内外藏家难以抗拒,圈内行家则谓“极璀灿芳菲之妙”。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琴棋书画APP,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