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热情,读经典好书,写有温度的文字,用爱和智慧馈赠孩子的成长。大家好,我是笔悠悠。欢迎品读我的《儿童成长之家庭教育》系列。
每一个初降人间的小生命,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和一张好奇的嘴巴。他们光溜溜的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当他们能张开嘴巴完整地说出第一句话时,就代表了在他们没有成年之前,长达十余年的提问开始了。
作为孩子的父母,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他们不停的提问。为此,大多数家长都十分头疼,有些提问说浅了会误导孩子,说深了又会引出一大堆新的提问,面对喋喋不休的提问,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搞明白孩子到底想问什么?
孩子因为年幼,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提出一个有效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应该先确认孩子到底想问什么问题,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的问题来帮助孩子确定。例如,我儿子小时候就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说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之前,是谁生了那个爸爸?”他好像是想追索人类的先祖是从哪里来。于是我就通过提问他:“你是说,我们人类的第一个爸爸或者说世界上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吗?”只见小家伙连连点头。确认了他真正想问的问题,我们才不会答非所问。
其次,一定要用实话来回答孩子。
许多父母,都忌讳回答一些敏感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性的方面。往往采用含糊其词或者直接骗孩子的方式回答。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认识,影响他长大后的思维。我家子豪小时候,对自己是怎么来的特别好奇,问过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冷不丁就冒出一个问题:“妈妈,你是怎么生的我?我还没有出生之前在哪里?我还没在你肚子之前我在哪里?我在你肚子里吃什么、怎么吃?…………”说实话,我全是按实话来告诉他,而且尽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比如回答他“妈妈,你是怎么生的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们生孩子的时候,正常情况下都是会通过产道经过生殖器把孩子生下来,这种叫自然生产。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只能剖腹产,比如你,生你的时候医生检查说由于你的心率不齐,为了防止自然生产时出现意外,所以用了剖腹产,就是医生拿手术刀切开妈妈的肚子,然后把你从子宫里取出来,再把妈妈的肚子缝合好,所以妈妈的肚子上会留下一条缝合的伤疤”。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描述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有点太专业,但是真的不要小瞧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不明白他们一定会再继续追问细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客观实际的回答。这样下去,慢慢的他就会懂更多,当别人都还停留在,认为自己是妈妈从垃圾堆捡出来的认知层次时,他早就知道自己是怎样从一粒卵子和一粒精子的结合形成了生命,之后怎样在妈妈肚子里长大,以及怎样出生的了!
再次,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呢?
在爱提问的“问题孩子”身上,作为天天陪伴着他的妈妈,我经常领教被问到亚口无言的境地。特别是在他4岁之后的提问,通常比较奇葩,甚至要解释起来还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物理或者数学知识,每当这时候,我自己都是蒙擦擦,又怎么敢轻易解说造成误导呢?所以,如果当时方便的话,我会引导他一起去网上搜寻答案,如果当时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会跟他说:“这个问题妈妈也非常想知道,你回家之后可以去网上查一下,或者问问你的老师再回头告诉我可以吗?”他总会很乐意的答应,回家之后自己上网查资料,或者查书本。有时候也会问老师,得到答案之后他还主动来给我讲解,无意中使他获得了成就感。当然我也是偷偷做了功夫的,私底下针对他的提问去寻找答案,等他跟我分享时,我一定先夸奖他非常聪明,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同时也把他的答案中不够完善的地方做进一步的补充。这样,我们同时得到了成长。
最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有爱提问的倾向,是件好事。父母要保持耐心,不轻易打断孩子的问话,不管孩子问多么幼稚的问题,也不要有反感的表现。如果自己确实很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或者说“你觉得呢?你能先思考一下吗?”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怒吼“就知道整天东问西问”,或者敷衍了事。这样会直接搁杀孩子的求知欲。
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方式、语言甚至技巧,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学习、智力开发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