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日
[一]
在儿时记忆中,狼是可憎可怕的。至今还隐约记得夏天和婆婆在竹凉板上乘凉,婆婆总是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讲故事。她没念过书却总能给我讲许多关于狼的故事,吓得我大热天晚上用枕巾把脸捂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嘴里却不停地催促婆婆快快讲下去。那情景现在想来仍然好笑,蛮刺激的。
稍大一点,在动物园里看到真实的狼,象是和狗差不多,似乎不如想象中凶残狡狯,但终究心有余悸隔了铁栅栏远远的。
再大一点知道了“忘恩负义”的也是狼,它把东郭先生可害惨了。不过终究是虚惊一场,因为狼没有那个救了东郭先生的老农夫聪明。不知为什么又生出一个怪念头:那老农不够诚实,把狼骗进了口袋。
后来确实觉得自己长大了,从蒲松龄老先生那里知道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不禁觉得狼毕竟不够聪明,经过三皇五帝春秋战国直到大清朝新中国这么多朝代更替还是不长进,班门弄斧“止增笑耳”。于是,我庆幸自己是人,免不了沾沾自喜起来,在动物园里再见狼时便没有了先前的惧怕代之以居高临下的神气,并且从身陷囹圄的狼的眼睛里品味出一丝英雄末路的悲凉来。
[二]
狼固然因为智商低的缘故被囿于铁笼,但它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却穷则思变,颇能屈能伸,改弦更张变成了狗。于是得以脱离樊笼与人为伍,且学到人的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等诸般聪明之处。所以冥顽不化的狼越来越少而通权达变的狗家族兴旺,可见那个叫作赫胥黎的英国佬所言不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由狼到狗的历程真可谓一言难尽。
想当初众狼同囚一室,受尽折磨,深味成王败寇的道理,人也对狼的冥顽不灵甚为不满,希望狼们能够审时度势弃暗投明。某日,一狼茅塞顿开,向人频频眉目传情,人大喜过望便对其另眼看待。其它狼深受启发纷纷浪子回头,变厉声长啸为汪汪清唱,目中凶光顿敛而秋波盈盈,于是皆大欢喜。人对狼的痛改前非颇为赞赏,委以看门重任,恩准其自由恋爱,繁衍子息。当然,人毕竟不太放心教化之功,免不了给这些由狼变来的狗的脖子上拴上一根绳子链条之类的东西,而狗也心悦诚服甘之如饴,且对人的大恩大德投桃报李,看门逐猎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摇尾乞怜于鞍前马后。有时兴之所至或抛个媚眼,或递个秋波,便可获得一点额外赏赐,倒也安居乐业。有时也可仗着主人狂吠几声,以排遣一下终日奴颜媚骨的尴尬,求得一丁点心理平衡。
[三]
极个别的狼抱残守缺不改初衷,人一怒之下就杀掉它,以巩固对狗的教育作用,所谓“以儆效尤”。然而也有某只运气好的狼偶尔趁人不备逃出生天,见旷野萧瑟,同类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藏的藏,自顾形单影只不禁悲从中来。痛定思痛,蓦然觉得造成如此局面是因为不识时务过于乖戾,以至今日竟无立锥之地。扪心自问又不愿卑躬屈膝,为生存计,只得效仿人中圣贤行中庸之道。于是,这只具有哲学头脑的狼便和一只从前相好如今已经成为狗类的母“狼”幽会于人的宅前屋后,私相授受,暗结秦晋之好,相约共同育子。一朝分娩,谓为“狼狗”。老狼为了子女成才,甘愿委屈自己寄人篱下,对小狼狗则教以“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要求小狼狗长大后既要象狼一样顶天立地,又要能够在某些关键时候能屈能伸,苦心孤诣培育出一代狼狗。老狼临终时深感自己以狗为妻有些惭愧,然而子女却因此少了些狼固有的乖戾,且从小狼狗身上总算看到了自己昔日的雄风,也不觉得多么遗憾,于是含笑九泉。
后来,狼狗便以“士为知己者死”为信条,忠勇可靠。而人在看腻了狗的摇尾乞怜之后反而欣赏狼狗的个性,于是对狼狗亲睐有加愈发器重。
狼狗虽得重用,但有时缅怀起远祖遗风却也十分神往,偶尔想起那北国草原,千里黄沙,远祖豪迈慷慨,别有一番苍凉意味,虽孤独寂寞却自由无羁。而自己虽然与人为伍,但并无多少自在可言,不禁唏嘘。
[四]
今天,狼、狗、或狼狗都各自安身立命,际遇大不相同,而个中滋味也因世易时移以至勿复交流。
狼虽然被人目为凶残狡诈的动物遭百口嘲谤,被历代文人骂个体无完肤,但狗也并未因温顺博得好的口碑,反而被喝来唤去受尽奴役到头来落得个“走狗烹”的千古笑柄。其实,倘若狼的智力高于人,凶残超过人,狡诈阴险胜人一筹,那么被目为凶残狡诈的动物而遭口诛笔伐的便不是狼而是人了,这不能不算是狼的悲哀。
[五]
我终于识得了狼的悲哀,发现人远比狼凶残狡诈。人之所以憎恨狼是因为狼不象狗那样对人含情脉脉。狼在有意无意讥讽人的残忍。狼无论怎样饥饿都不愿伤害同类,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互伤。有时,我甚至认为狼孤独却比人高贵。它宁可在旷野悲风中嘶叫也不摇尾乞怜,即使面对猎人的逐杀也不丝毫改变自己的野性与孤傲,一任血液中潜藏的斗志在莽原长风中弥漫。
我宁愿化作一匹狼,怀着曾经为人的凄凉,孤独地昂着头,面对猎人的箭簇与弓刀。我情愿穿行于荆棘中,在莽原上长啸,让凄厉的啸声卷过连天衰草。我不再回头,因为我要去寻找能容我心中孤寂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