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取决于其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阅读文本时,可以向宽处延伸拓展,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进行知识的拓展阅读;可以向细处探究钻研,如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修辞手法的不同运用;可以向深处追根溯源,如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等,做到博观约取。
从众多翔实的资料中选取适合自己课堂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从中寻找切入点,厘清教学思路,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正所谓大道至简,只有老师深入学习和解读文本,才能提炼出简洁的教学策略。
很喜欢肖培东老师说“浅浅地教语文”,其实,这样的“浅”,对老师要求极高,没有在深水区的几番折腾,就不可能有轻松地浅教。
文本解读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和内容与作者对话,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新灵感和深思考,想着想着眼前就会豁然开朗,教学路径会越来越清晰。
有时,通过文本解读,找到一个颇有创意的教学支点,真的让人感到欣喜和难忘,那种感觉不亚于获得大奖。
文本解读,深研浅教,是方向,是目标,尽力为之,趣亦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