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下写吧‘挑战21天’第四期,第4天)
家校共育是现如今倡导的教育模式,可是家校共育该如何共育?共育,顾名思义是以共同教育孩子为目的。但是,共育的方式,共育的界定是怎样,又该如何分配呢?这是我刚刚产生的有些困惑的问题。
我们班一位家长向我求助:孩子语文数学都做得慢,回家不是立马把作业完成,而是先去找东西吃,然后做作业,又东走走西走走,没有办法专注做一件事情,等家长7点多钟回家,孩子还没有完成作业,她希望我能找孩子谈谈。
以前这位家长也跟我沟通过,在学校我观察到孩子注意力确实不够集中,但和班上一起完成作业时还是比较细心、认真,当时我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确实不够耐心,认为孩子笨,任由孩子管住自己。当时我请家长和孩子好好聊聊,找出问题所在,孩子反馈得是家长太过于唠叨,总是打击自己,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我也帮助家长一起设定了短长期计划,并和她沟通了许多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法,孩子确实也有很大的变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多了笑容与自信,大半年的时间这位家长没有向我透露有孩子不听话又拖沓的烦恼。
这位家长比较忙,回家都已经下午7点左右,看到孩子还没完成作业,完全能理解当时她是怎样的心情。但遇到同样的问题确实是无计可施,还是选择让老师分担和帮助?老师确实应该关心及爱护每一个小朋友,可上班时间为孩子,下班时间助家长,而且是在同一问题上解决多次却始终纠结的问题,似乎也是“无计可施”。
家校共育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太明确的界限,明天我定然会去和孩子谈谈,但这样的情况会不会让家长误以为孩子遇到问题就求助于老师?我确实有些疑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