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 井陉窑瓷器以白瓷为主,产生大量的彩瓷,即颜色釉瓷,拥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图案——青剔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安静古窑址,正在从沉默中醒来。
情定井陉窑:遗址发现
1
一个传奇窑址的发现和坚守
井陉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井陉窑遗址对汉族陶瓷工艺发展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在距2011年1300多年前的隋代,井陉窑已烧造了成熟的白瓷,井陉窑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1993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井陉窑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2001年井陉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井陉窑归属真定府,如果按照以州命名的惯例,井陉窑其实应该叫做“真定府窑”,井陉窑考古发掘第一人孟繁峰如此说。“井陉窑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而井陉窑的发掘和报告整理,也让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付出了26载春秋。井陉窑的发现,也是惊动陶瓷届的一件大事。2000年,井陉窑戳印点彩戳模的出土,就是我国古陶技法的新发现。
话说井陉窑:震惊专家
1
中国陶瓷界泰斗耿宝昌:一定要永久的保存下去!
2000年在河东小学北发掘的金代苗姓窑场,组合科学紧凑,在作坊的东西两侧,是对称对置的窑炉,其窑门均开向作坊,窑前工作坑有坡道通向作坊,作坊的窑具存放、釉料堆存、釉浆配置、拉坯成型等工房,以及烘坯房等皆建在场地中心。组合对称向心规整,连接顺序合理便捷。有“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之称的耿宝昌老先生亲临井陉窑址,看后当场建议,“要盖展示棚,一定要永久保存下去!”同时,在考察后提出:井陉窑完全可以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
2
徐光冀、刘兰华、秦大树:震撼!要建博物馆保护、展示。
2007年至2008年,原县二运公司厂院,在560平方米的矩形范围内清理出西向、南北纵式连续排列的6座大型窑炉,并且被包含在一座更大房子内,根据遗迹遗物特征和地层关系判定,它是金代的一处非比寻常的大型窑场。这种古代作坊与窑炉连续直接对应组合在一起的生产情况,在全国瓷窑考古中也很罕见,在河北更是前所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徐光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陶瓷考古研究员刘兰华,北京大学教授、古陶瓷考古学家秦大树等来到井陉窑发掘现场,面对这一场景不由脱口而出:“震撼!要建博物馆保护、展示。”
揭秘井陉窑重大事件
1
印花模子震惊考古界
井陉窑河东坡窑址12件精美、完整的印花模子的出土,生动地展现出金代井陉窑的刻模工艺曾经达到的高超境界,不仅为井陉窑金代印花瓷器的断代提供了确凿依据,也有力地反映出当年它所拥有的制瓷生产水平, 特别是这一窑址还是一个未做正式公布的新发现的窑口,此前并不为陶瓷史界和考古学界所了解。井陉窑金代印花工艺高超、题材丰富, 丝毫不让于定窑, 完全可以看出金代的井陉窑同定窑一起共同发展了宋代的印花艺术。同时也提醒人们金代井陉窑重要的历史地位。
2
强遭破坏遗址不可追
2005年井陉窑河东坡遗址遭野蛮破坏,然而对井陉窑的大肆破坏并没有因为媒体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制止而停步,千年古窑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又接连遭遇铲车毁灭性的挖掘,现如今遗址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部分遗迹、遗物已不复存在。这三年,也是井陉古窑历史上最惨痛的三年。经专家鉴定鉴定,鑫源公司场院内地形地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古瓷窑址被破坏程度是十分严重的,北区所有遗址遗物皆被施工破除,南区二三级阶地的遗迹遗物也已然不复存在。
3
金代苗姓窑场戳印点彩戳模
2000年,一处金代窑场遗址保存下来晾坯架栏、烘坯炭沟遗迹,这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井陉窑出土的戳印点彩戳模更是在考古界引起轰动。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和陈华莎在看到戳印点彩戳模之后评价说:“以前有些白釉点黑彩器,点的比例和位置都很准确,我们却不清楚是何种工艺制作的,戳印点彩戳模的出土让今天的人们对古陶瓷的制作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大量印花模具和戳印工具的出土,证明了井陉窑是最早使用印花技术的窑口之一。
寻踪井陉窑:历史演变
隋
隋代的井陉窑出产白瓷及青、黑、褐釉瓷。碗、杯、盘、豆、钵、罐残片。窑具有三叉支钉、蘑菇状盘柱、泥条垫圈。白瓷胎色有黄白、青灰两种。其器形周正,釉胎结合紧密,呈现色稳定,烧制工艺成熟。
唐
唐代,窑址大增,后达到峰值。种类多,质量高。釉色增加双色釉、绿釉、酱釉等。除碗、盘外,还见盏、瓶、炉、灯、砚、玩具、摆件等,及葬器等,有佛教色彩。井陉窑精细白瓷此时堪比邢瓷,其“官”字款白瓷,显示出不凡的身份。
宋
宋代,所获遗物较少。仅见盘、花口钵、罐、执壶、枕等。细白瓷续烧。突出的收获是独家制品“天威军官瓶”、单“官”款粗瓷大酒瓶,更重要的发现是中粗瓷中可以确认的是涩圈的出现。这为我们探索井陉窑是“涩圈叠烧法”的创始者提供了依据。
金
金代,井陉窑大盛。釉色进一步增加达十数种之多。颜色釉瓷产量大增。有日用品、艺术品瓷。这一阶段代表窑口的最突出的主打产品是各种釉色、造型、图案的瓷枕,以戳印填彩、镶嵌等纹枕最为独特。
元明清
元代,井陉窑同邢窑、定窑一起衰落,但仍顽强地保持着窑口的特点,成品变得粗笨,窑址数量缩减,已成为一般民窑。明代虽仍烧贡品,但多为缸、坛之类。清、民国虽未熄火,但与隋、唐、宋、金时的井陉窑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改革开放后
河北原火陶瓷厂,位于秀林镇唐代井陉窑最辉煌时代的遗址上,是井陉窑薪火相传传统技艺传承的一座瓷窑。他们在保证生产的同时,积极汲取技术和经验,致力于恢复井陉古窑经典瓷器的烧制,并准备创建井陉窑博特馆,再现井陉窑的历史辉煌。
鉴赏井陉窑:瓷器特征
1
以白瓷为主
井陉窑主要以盛产白瓷为主,白瓷种类包括了精细白瓷,细白瓷、中档的白瓷和粗白瓷,品种齐全。唐代,专门的窑场烧细白瓷。到了金代,除主体两窑场烧精细、细白瓷外,多数是中档和粗白瓷。主要器型有碗、盘、供器、建筑构件、玩具。
2
大量的彩釉
如黑釉、酱釉、绿釉,黄釉,还有孔雀蓝釉等等,几乎包揽当时能用到所有颜料。这是定窑都无法超越的。除各种颜色的瓷器外,此外还使用了大量的两色釉或者双色釉,黑白釉色、黑青色釉。双色釉使用灵活,追求颜色变化。唐代产品具有佛教色彩。
3
独特的装饰
填彩、沥粉、涂金,或者叫描金,这个在金代的时候其他窑口未必有描金的瓷器。定窑的瓷器有金扣,包金边这是定窑的特点。而井陉窑是直接把金粉涂绘在碗、盘成高档装饰,还有碗盘口部直接涂金,做出了金代的描金器。此外还有,填嵌等手法。
4
独特的图案
磁州窑、定窑的剔花,有白剔花,黑剔花。而井陉窑的青剔花区别于其他窑口而存在,并且是独成特色的,这种青剔花主要应用于瓷枕上,所以把井陉窑划到定窑系里,或者将其归为跟定窑一个窑,成为土定窑的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特色井陉窑:装饰独特
1
点彩
点彩。在井窑唐代的白瓷中就已出现了点彩装饰,其中五代点彩塔式罐腹周饰以团花、束穗为主图,上下七层点彩,为此项装饰的代表作。这一装饰技法一直延续到元、明,成其传统。
2
戳印
戳印。在金代大盛,制作了人物、动物、花卉等形形色色的大小不等的戳模,多配套组合使用。发掘中见到枕面排满戳印立鹿、波涛海兽的方块图案,足证戳模的存在。
3
戳印点彩、填彩
戳印点彩。所见以旋子朵花压印碗心,再以毛笔蘸浓褐釉汁点于花印内。此法凸现了旋子花的立体效果。 戳印填彩。此法是借鉴了珍珠地填彩的技法发展而成,以上述戳模在饰面上戳印之后,印纹内填涂棕褐或黑色釉粉,以彰显画面的纹饰,器表再施以透明釉。戳印划花填彩。这是以划花和戳印两种技法结合使用的作品,以戳印为主纹。
4
沥粉
沥粉。见于晚唐、五代以迄宋、金,成为井窑装饰的传统技法。初始以沥粉装饰碗、杯内壁的凸筋,发展到宋、金除传承原作法外,还将沥粉凸线装饰到鼓腹小罐、瓶的外壁,所见有双线、三线一组,或周身满饰等沥粉填嵌。此法见于枕饰,经沥、翻、填、烧扥工艺,较欲单独的镶嵌,纹饰更具立体效果。
5
描金
描金。1998年在抢救发掘窑址中于窑址区的一金墓中清理出金花白瓷盘及金口盏,其特征皆为井瓷。金花者与金花定器并无差别。在定窑所见的金扣、银扣、铜扣,井陉不见。描金口是以金汁涂于芒口的杯盏口部,此种做法显然较定器的金扣操作更为便捷,出土时盏口熠然生辉,较金扣者也更为俊巧。此开后世描金的先河。也属于高档装饰。
6
滴点花斑滴泼交汇
滴点花斑。见于井陉窑五代三彩,在绿釉釉面上以浓褐釉汁,滴点器表,出现三彩中的独特花斑装饰,是井陉瓷的传统装饰技法,金代井陉瓷中有黑釉褐斑花瓷。滴泼交汇。这是独具特点的井陉三彩中的主要施釉方法,以浅绿、翠绿为底色,晾干后,再用点泼的手法,形成重点轻泼的效果,造成与蘸点、泼洒不同的艺术着色。
追忆井陉窑:瓷器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