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云宇。
关于今天这个话题,我还是挺有经验的。
之前辞职在家,我原本打算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去找工作,结果一休息就休息了一年。
这一年里,我算是把“摆烂”玩明白了。
每天睡到十点多,起来吃个午饭,半天就过去了。下午要么看剧看电影看综艺,要么找个合适的姿势再睡一个午觉,手机几乎长在了手上。
一年后,当我决定试着做自媒体时,几乎都快忘了怎么码字。
仔细想想,其实刚做自媒体那段时间,与其说是做自媒体,不如说是在玩“自媒体”过家家。
每天在电脑前坐2小时,码几百一千字,还觉得自己挺努力。
后来,我参考了很多博主的时间安排和每日工作内容,学习了大量关于“如何自律”的资料,这才渐渐找回工作的感觉。
那么,长期摆烂后如何恢复自律呢?首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症状:
1、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
2、手机不离手,连上厕所也必须带手机;
3、每天使用手机超过10小时,某音、某博换着刷;
4、无法专注,书里一段文字看三遍也没进脑子;
5、精神世界贫瘠,常年沉迷无脑电视剧;
6、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脑袋空空;
7、持续内耗,边焦虑边摆烂。
以上这些症状,我都经历过。想要从持续摆烂的泥潭里挣脱出来,需要经历3个阶段:
前期:改变从微小习惯开始
刚开始,先别给自己立flag,因为肯定完不成,不如先从微小的习惯开始,比如试着提早1小时起床。
以我的经验来说,早起真能提升人的生理状态和心态。
每次成功抵抗住被窝的诱惑起床后,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浪费这艰难的早起。在这样的心态下,做事也变得更积极。
接着,再试着每天阅读/学习30分钟,安排一些轻松的运动,并逐渐延长时间。
如果觉得很难集中精神,不妨试着每天冥想5-10分钟。
冥想可以安抚躁动的心,也是提升耐性和注意力的好办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舒适区范围,尝试一点点迈出舒适区,直到达到自律和自在的平衡。
中期:重新养成生活习惯
经历了最艰难的前期阶段,改变就渐渐简单了。中期阶段,我们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并制定和执行为期1个月的计划。
这一过程中,需要每天记录当天的具体行程和时间,在晚上分析这一天时间使用情况,看看哪些时间被浪费了,为什么浪费,哪个时间段效率最高等。
根据分析改进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以此循环。
每周结束时,再回顾这一周的时间使用情况,并根据分析规划下一周的计划。
按照这样的步骤执行1个月后,看看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多少,找到问题所在,在下个月解决它。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基本上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每日作息表了。
第二件事,是阻断诱惑。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无数诱惑,找到诱惑源并阻断它,是自律的关键。
以我自己为例,一开始我觉得是环境影响了我的效率,于是我买了付费自习室的月卡,每天下午和晚上在自习室码字。
前面几天效率确实有所提升。但在自习室安静的环境中码字,明显的键盘声容易影响别人,每天还要浪费通勤时间和晚餐点外卖的钱。权衡之下,有点得不偿失。
重要的是,一段时间后效率也慢慢下降,最后我发现手机才是影响我的最大诱惑。
于是我把手机的每日使用时长设置在3小时,一旦达到使用时限,APP页面就会出现以下画面: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忽略限额,但这就没有意义了。
我还卸载了大部分娱乐APP、换了屏保,目的只有一个——尽量不玩手机。
现在,即便我在家办公,效率也不容易受影响了。
后期:坚持习惯,持续自律
到了这一阶段,其实你早已不再是那个摆烂的你了。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
要知道,养成自律的习惯需要一个月,但恢复摆烂状态只需要一个念头。
在坚持过程中,可以用积分奖励法激励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只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能得到一定奖励。
比如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每周写4篇文章,奖励休息一天;每周写3个笔记,奖励看一部电影;每涨粉500个,奖励吃一顿好的。
其实刚开始时,这样的奖励并不能激励我。但当我完成一次目标并享受到奖励时,巨大的成就感成了我的最大动力。
当然,在坚持的过程中,也别把弦拉得太近,记得及时休息。
每周给自己放一天假,出去走走,陪陪家人,给自己充满电再接着拼。
我们身处被互联网包围的世界,一睁开眼就面临各种诱惑。边焦虑边摆烂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而持续的精神内耗时刻折磨着这届年轻人。
但我想说的是,不要为了已经被浪费的时间自责,这只会浪费我们更多时间。关键在于,你是否想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同时,千万别想着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这只会让你放弃得更快。
翻看我的台历,1月和11月完全是两种状态,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我们要做的,是朝着既定目标一点点靠近。
一点点改变加上一点点坚持,剩下的,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以上。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