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不读书不写作的日子,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也算是解开了生活中一个长久的困惑。
不读书,生活是干瘪的;不写作,灵魂是近乎死亡的。
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无论最终是否会成为佳偶相守一生,分开或者离别都是缘分,也是宿命。
一个人从出生,便肉眼看世界,用身体感受,用灵魂感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偏偏有些人就是不信邪不认命,总是试图做着一些别人无法理解和认为是能力之外的事情,于是便有了自不量力,有了自谦过度或者恃才傲物,被别人低看或嘲讽。
其实说白了,历练也好,苦难也罢,这些都不过是人生必走的路,好不好走,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不过是眼前飘过的一缕烟,最终影响人生走向的则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不止三百六十行,生而为人,赖以谋生的事情太多了,可悲哀的是,绝大多数的人,也包括我自己,却在这眼花缭乱的谋生手段面前显得异常稚嫩,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那样的束手无策。
很多人无法脱离现实的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灵魂的束缚;而很多人亦无法逃脱灵魂的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的桎梏。
两者相互缠绕,不时撕裂,搅弄得我们疲于应付,陷于泥沼,而被一丝求生的欲望驱使着挣扎,无助中寻找希望,希望中感受失望,如此反复,直至生命尽头。
其实,生在世上一回,原本的目的就是走一程看一场,素食烟花也好,锦衣玉帛也罢,都不过是一场人生的体验,说白了,只是感受不同罢了,没有好坏之分,也无贵贱差别。
但可悲又可喜的是,绝大部分的人没有参透这个道理,这个世间才有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还不尽的人情,偿不完的债,死不瞑目的愁怨,相思到老的人。
多情总被无情恼,恼罢还念心上人,情来情往终难了,人生一遭,尽兴便好。
人人生而不同,家世背景只是运气多寡而已,长相不同只是用来区分彼此而已,灵魂的不一才是主宰一切的源动力。
世上的人之所以活得苦,究其原因是没有在这短短一生中找到自己灵魂的栖息之地,这方安居之所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心心念念都在向往的诗和远方。而这诗和远方再解读得更生活化一些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哪怕最终一场空,过程的精彩远胜于结果的好坏。
世间的一切苦难皆缘于此。
遁入空门也好,俗世逐利也罢,都是一种选择,都是不同喜好的牵引之下所做出的抉择,在这样的一种选择之下,人最当舒适,最为惬意,最为放松。
然而众生皆苦,唯有自渡。若无法选择自己为之钟意的工作,无法将自己内心最为纯粹的意念转化为最现实的需求,如此便衍生出一系列的不如意。
多少人的苦是因为做了不想做的事,在不喜欢的工作上耗费了大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却最终收获了一个干瘪的背囊。
行走一生,我们的背上始终是背着这样一个背囊,如何让它变得真实而不是虚妄,变成前进的动力而非沉重的谋生工具,则需要运用适当的智慧和适时的魄力。
如果终此一生,在事业这条路上无法自我成就,若能在爱和被爱这条路上能够演绎一段痴嗔淋漓的情感,也算是没白来俗世一趟。
相较于茫茫无尽的宇宙,人类的短暂一生短暂到不值一提,但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有人嫌寂寞难熬,有人怨君子难求,其实不过都是些爱而不得的苦痛罢了。
走过深夜,一睁眼又是新的黎明,全新的一天总是在开始,又好像总是在匆匆和迷茫中过去。
没有读书和写作的日子,生活看似更加贴近了现实,但是灵魂变得不再厚重,岁月摧残下的身体显得更加得臃肿不堪,思想在蛮夷的拓荒之路上变得更加孤独无助,当猛然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又错过了太多太多,至于错过的是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但内心的那份失落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幸的,不幸在很少有非常清醒而执着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可以让人肆无忌惮地去做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爱自己想要全心相护的人。
人生总是如此,让一小部分清醒地活着,活成大部分人的灯塔,活成被繁星簇拥的明月。
人类其实是很脆弱渺小的,再孤独的人都需要群居的世界来点缀自己的至暗时刻,否则孤独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若是在这一生的任何一个时段,我们有幸发现自己也曾为了某事某人而彻夜难眠,那便一定要珍惜,因为这可能就是上天对我们特别的眷顾,这份特别和真实,错过了便真的就没有了,余生可能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或者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或者在遗憾丛生中度过……
灵光乍现不会总是出现,热情与执着也不会总在原地等待,我们必须学会珍惜,珍惜这难能可贵的稀缺灵感,珍惜在这俗世中发自内心的追光时刻。
总之,有喜欢的事,有想要爱的人,就勇敢地去追逐,哪怕头破血流,哪怕粉身碎骨。
否则,所有的遗憾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不读书不写作的日子,有人惬意,有人煎熬,如同银杏立于金秋,寒梅初遇白雪,愿与不愿,暖与不暖,只有自己明了。
走吧,去人生的更深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