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蛮不讲理的人无招可用?苏格拉底教你最实用的说服技巧!
原创 2018-01-30 胡伟 [个人发展学会]
有一只鳄鱼,它抢走了一个男人的孩子,然后这只狡猾的鳄鱼对男人说:“咱们现在玩个游戏吧,规则是这样的:
我有两个选择:第一,把你的孩子吃掉。第二,把你的孩子还给你,你猜我会怎么做?如果你猜对了,我就把孩子还给你,如果你猜错了,我就吃掉你的孩子。”
面对鳄鱼的圈套,男人思索片刻,然后胸有成竹的对鳄鱼说:“我猜你会吃掉我的孩子。”
鳄鱼马上说:“你猜对了!”说完就要吃掉男人的孩子,而男人却大喊一声:“等等!按照你自己定的游戏规则,如果我猜对了,你就应该把孩子还给我。”
听到这话,鳄鱼只能出尔反尔的说:“你刚才猜错了,这回我能吃了吧。”男人笑了:“如果我猜错了,你就更应该把孩子还给我,因为我猜的是你会吃掉我的孩子,如果我猜错了的话,就意味着你不会吃掉我的孩子。所以无论我猜对还是猜错,你都应该把孩子还给我。”
鳄鱼当时就傻眼了,它本来是想通过一种无赖的游戏规则让男人陷入两难境地,然后吃掉孩子。没想到的是,男人比自己还无赖,他没有拒绝游戏,而是聪明的利用了规则让鳄鱼跳下了自己挖的坑。
没办法,鳄鱼只能乖乖的把孩子还给了男人。
在这个故事里,男人说服鳄鱼所使用的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实,这种方法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有了较为原始的版本。
苏格拉底被誉为“第一个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西方哲学家”,他就是一位善于从内部攻破堡垒,让对方发现自己是在作茧自缚的逻辑学大师。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的乡村,父亲是雕刻师,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成长的年代,正是民主政体在政治家伯利克里的领带下蒸蒸日上的历史时期,20岁起,苏格拉底师从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弟子阿尔赫拉于斯。
苏格拉底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公共场合,与他人讨论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正义?”等等都是他热衷的话题。
之所以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苏格拉底发现,生活常识中有太多的观念难以自圆其说,正所谓:“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所以他才和别人一起开展“头脑风暴”,来弄清楚这些概念的本质。
他有一句名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句格言也成为了后代很多哲学家的座右铭。
第二,是因为苏格拉底有一次去德尔菲神庙占卜求签,他的问题是“谁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
神职人员告诉他,神的回答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是苏格拉底。”
这让苏格拉底百思不得其解,他知道自己很无知,怎么可能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因此,他决定与各行各业的雅典市民讨论那些哲学问题,看看自己是否比他们有智慧。
最后的结果是,苏格拉底发现这些诗人,政治家,手工业者和自己一样无知。于是,苏格拉底明白了德尔菲神庙的占卜结果:自己虽然无知,但最起码有自知之明,但那些人不仅无知,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智慧过人。
“自知之明”让自己成为了雅典最有智慧的人。从此以后,苏格拉底与别人聊天的目的就成了:“帮助他人发现自己的无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来越多与苏格拉底聊天的人实现了路转粉,这其中就包括日后成为哲学巨匠的柏拉图和历史学家的色诺芬。
其实苏格拉底也不是完全无所事事,而是热衷于投身政治。
在当时的直接民主制度中,公民大会对于雅典城邦的所有重大问题都实行投票表决,同时设置五百人会议,管理港口,军事设备以及公共财产,五百人会议以抽签的方式一年一换 。
在苏格拉底40岁的时候,这位关心公共事务的“尬聊之王”成为了五百人会议的一员。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人。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场长达27年的战争最终导致雅典将整个希腊的领导权不得不交给斯巴达的寡头势力。战争初期,苏格拉底在重型步兵团服役,参加了三次重要战役。
根据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创作的回忆录《回忆苏格拉底》的记载,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吃苦耐劳,不畏寒冷,力大无穷”。这种勇敢无畏的战士形象也正是当时雅典的军人们眼中的苏格拉底。
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导致了雅典政局的混乱,而苏格拉底的刚正不阿又招致了寡头政体和民主政体双方势力的共同仇视。
最终,在公元前399年,重新执掌政权的民主派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缺乏对于神的敬重”和“教唆青年颠覆信仰”。
在当时,雅典有这样一条法律:如果被判处死刑的人逃亡国外,或者用金钱赎罪的话,法律都不再追究。
在关押期间,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买通了监狱看守,试图帮助他逃走,但是耿直的苏格拉底拒绝了学生的好意,因为他认定自己无罪,所以他对学生说:如果逃走的话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畏罪潜逃,那是对于真理的背叛。
因此,苏格拉底在喝下监狱看守给他的毒酒之前,为学生们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随后,苏格拉底慷慨赴死。
纵观苏格拉底的一生,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路人的谈话中度过。我们刚才说了,苏格拉底发现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唯一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所以苏格拉底和别人尬聊的目的就是:让别人也分享自己唯一的优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但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都羞于面对自己的无知,所以他们选择自欺欺人。如果你直接扯下他们自以为是的面具,他们会恼羞成怒。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人认清自己的无知呢?
苏格拉底的方法是:通过话语的引导,让这些人发现自己的观点充满了自相矛盾,从而主动摘掉自己不懂装懂的面具。苏格拉底把这种方法叫做“精神助产术”。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记录的对话,然后,你就会明白“精神助产术”究竟是什么意思。
对话的一方是苏格拉底,另一方是雅典城内有名的“小鲜肉”尤苏戴莫斯。
苏格拉底说:请问你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说::当然知道。
苏格拉底说:那么我问你,欺骗、偷盗、囚禁他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说:这些行为自然都是恶行了。
苏格拉底说:可是,如果一位将军战胜并囚禁了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这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说:不是。
苏格拉底说:如果这个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并偷走了敌人的作战物资,这是恶行吗?
尤苏戴莫斯说:不是。
苏格拉底说:你刚才讲欺骗、囚禁和偷盗都是恶行,怎么现在又认为不是呢?
尤苏戴莫斯说:我的意思是对朋友、亲人实施上述行为的话是恶行,而你列举的情况都是针对敌人的。
苏格拉底说:好吧,那么我们就专门讨论一下对自己人的问题。如果一个将军率军作战时被敌人包围,士兵们因伤亡、困乏而丧失了作战的勇气。
将军欺骗他们说:“援军即将到来,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一举歼灭吧”从而鼓起士兵的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问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说:我想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说:如果一个孩子生病需要吃药而又嫌药太苦不肯吃,他父亲欺骗他说药很好吃,哄他吃了,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父亲这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说:是善行。
苏格拉底说:如果有人发现他的朋友绝望得想自杀,就偷走了朋友藏在忱头下的刀,这是善行还是恶行?
尤苏戴莫斯说:是善行。
苏格拉底说:你刚才说对敌人的行为,即便是欺骗、奴役、偷盗也不是恶行,这种行为也只能对敌人,对自己人的话是恶行。那现在这几种情况都是对自己人,你怎么认为它们都是善行呢?
尤苏戴莫斯说:哎呀,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了。
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自己没有定义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是先给出几个听上去比较坏的概念,“欺骗,偷盗,囚禁”,让尤苏戴莫斯自己选择这些行为的道德属性。
果不其然,尤苏戴莫斯对于这些概念给出了一个常识性的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恶行。
接下来,苏格拉底也没有直接进行驳斥,而是按照尤苏戴莫斯的界定,通过列举一个又一个的反例让尤苏戴莫斯明白,在某些社会情境下,所谓的“恶行”完全可以转化为善举。
就这样,尤苏戴莫斯发现:他对于恶行的理解走向了自相矛盾。于是,尤苏戴莫斯最终只能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无知。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实际上是一种归谬法,这就好比你步行在路上,目的地是公园,但你的方向走反了。
这时,你的朋友碰巧开车路过。如果他直接告诉你:“你方向错了,路在这边。”。自信的你可能会认为他错了,你们俩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反而延误了你认清方向的时间。
但如果你的朋友是苏格拉底,他不会和你争辩,而是先邀请你上车,然后沿着你认为正确的方向一路狂奔,很快你就会发现,前进方向和公园南辕北辙。然后,你会主动请求你的朋友带你往回走。
这样既省去了无效争辩的时间,又帮助你更快的认识到方向的错误。所以说,精神助产术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说服方式。
在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都精通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比如二十世纪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与种族主义者的交锋中,他多次使用“精神助产术”解构对方的观点,让种族主义者作茧自缚。
例如,有一次在广场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和一位白人牧师展开辩论。白人牧师以讽刺的口吻对马丁路德金说:“您是一位民权领袖,致力于黑人的解放,非洲有那么多黑人,您为什么不去非洲?”
马丁路德金反问道:“您是一位牧师,致力于灵魂的解放,地狱里有那么多灵魂,您为什么不下地狱?”马丁路德金机智的回答赢得了群众的欢呼,也让白人牧师哑口无言。
在这次辩论中,如果马丁路德金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去非洲的原因,那么很容易陷入一问一答的被动局面,但是如果拒绝回答对方的问题,又会被群众误以为自己是理亏词穷。
所以面对这种明显具有挑衅性的问题,睿智的马丁路德金使用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他向对方所传达的逻辑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提出的问题就连自己都觉得荒谬,为什么还要让对方回答呢?
这就是“精神助产术”的力量,虽然它并不是你和别人进行诡辩的工具,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出言不逊、蛮不讲理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你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是对牛弹琴。如果你理直气壮的批评他,那么会引发口角冲突。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精神助产术”,就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将对方的逻辑沿用到对方自己身上,让对方发现自己的无知是何等可笑。
如果有人挡在你面前,对你说:“我从不给白痴让路”,你应该主动为他让开路,微笑的对他说:“我和你正相反。”
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幽默。别忘了,无知者的作茧自缚是你最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