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某群和群友们聊起健身、运动、增重、减重一类话题,很有趣,正好我这段时间也在减重,不如谈谈减重和运动,也算做一个复盘和总结。
我是女生,减重对于女生来说,是毕生追求。这句话一半调侃,一半是事实。当然这也要分性格,有人对自己的体重没那么在意,有人比较在意,我属比较在意的这一拨。想把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是为健康,二是为爱美。
从五月十号开始到现在,减重历程已整整满三个月零五天。起因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运动量和饮食不稳定,吃得多动得少,体重一下子飙升到快十斤。之后马上开始加强运动量,辅助以轻断食。何为轻断食?并不是节食,只是稍微在吃饭上节制了一下,几乎没吃米饭,少吃面条,少油,少盐,不吃油炸类食品。多数吃蔬菜和沙拉,早餐吃得比较正常,中餐和晚餐多数是水煮菜或沙拉。运动很少间断,一个月至少有二十天健走,平均一个月的运动量在150公里左右。截止到目前,目标完成,多出的十斤肉终于被我消灭了。
我们在减重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以下二点最为突出。
1. 工作太忙,没时间规律运动
昨天在某群就有朋友提问,有一段时间曾规律健身和运动,可占用不少时间,怎么减少时间,还能保持运动?我觉得这是个选择问题,人的精力有限,你投入在运动上,投入在其它事情上的时间必然要减少,因为时间是恒定的,每天只有24小时。而我的回答是,你只需要衡量运动在你的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只有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你才会把它排在你优先级的顶端,对吗?
运动对于我来说,任何碎片时间都可以。因为是健走,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经常走起来,一天一万步,并不难。没有借口,每天只追求达到目标就完成任务。工作永远这么忙,这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时间不靠自己挤,将会一直没法运动。对于运动,我没有借口。想要未来不后悔,现在每天必须动起来,基本上一个月能保持有二十天都是在运动,已经可以了。
当然,这也和每个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有关系,象健身、跑步或瑜珈,需要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去做这件事。为了让自己能随时随地动起来,我也是在摸索一段时间后,选择健走,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开始之前,我就少了很多行动起来的障碍,比如要去健身房,要排出固定的时间段等,没有这些意志力的对决,只需走起来就可开始。微小的事,比较能做得持久。
2. 我是个吃货,不可能节食
在减重开始的时候,我曾加入一个小群,只有几个人,大家一起轻断食,互相监督。可总有人没坚持几天,就开始在朋友圈晒起美食来,还说反正在减重,不如吃饱再减。这话没错,人嘛,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必竟每天辛苦工作,吃到美食是对自己辛苦工作后的奖赏。我们都曾享受过辛苦一天后,回家精心做一顿晚餐,饱食之后的放松和惬意。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想要减重必然要学习自律,持续运动是一种自律,轻断食也是一种自律。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用来考验儿童的耐心和意志力,她发现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在实验中,有些小孩不能抵抗住诱惑,马上就把棉花糖吃掉,有些小孩却能忍住诱惑,选择等待。后来,米切尔又做了一个推迟享受能力实验———比如让一个8年级学生选择现在就获得1美元,或者两周后获得2美元———比智商更能准确地预测学生成绩。她的研究证明,“智力确实很重要,但是没有自控能力重要。”自控能力才是一个人能否达成目标的性格力量。
一边想要减重,变得苗条,穿上漂亮裙子,一边又想吃遍所有美食,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苗条,就要节制口腹之欲。选择成功,就要懂得放弃舒适。鱼与熊掌二者兼得,多数时候都不太现实。当我们把一些目标训练成习惯,坚持就不再是难事,这需要反复练习,推迟自己享受的时间,有一点成绩后给自己一些奖励,然后再练习,再向前推进目标。
别小看这些简单的目标,比如每天一万步,每天多吃些蔬菜和沙拉,少吃点米饭和面条,正是每天潜移默化的心理训练,教导我们如何思考,从而战胜我们的欲望,磨炼我们的意志力。
在这三个月的减重体验里,我也曾有过饥饿的时候,多数是晚上。我轻断食的标准是不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为准则,比如太饿的时候,并没有忍着,而是吃一些坚果和水果来补充。偶尔也会破例,吃些米面食物,解解馋。
减重是为了健康和保持体态,而不是病态节食,象明星郑爽那样几乎不吃饭,瘦成马杆儿,肯定是不行的。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很多,养成运动的习惯,平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过一个健康明媚的人生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生活,这比只单纯的追求体重下降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