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健的祖父名叫华兴国。华家是书香门第,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华家一门忠义,世代贤良,家道辉煌的时候曾一门三进士,期间出过不少在朝做官的,最大的官至二品。
华兴国生长在一个动荡的大时代,他年少时暗暗立志,发奋读书,自强不息!他十五岁那年,战争爆发了。山河破碎,同袍染血。华兴国悲愤交加,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毅然离家出走,弃笔从戎,投身到联军抗敌。
祖宗庇佑,华兴国在战场上多次逢凶化吉,屡建奇功。更为神奇的是,敌人的子弹就好似长了眼睛一样,一次次的贴着他的脑袋而过,却没有一次打中过。战场上只要华兴国一出现,敌军无论兵力和武器有多优胜,都会莫名其妙的遇到冰雹或是风暴,最终被歼灭。
华兴国成了军中赫赫有名的一位福将,大家都传颂他的神奇运气,其实他们不知道,华兴国得益于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宝典。
华兴国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升为联军的一营之长。我军胜利以后,华兴国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做起了药材生意。
那些年,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学生常来药厂采购药材。久而久之,华兴国对这位女学生暗生爱慕之情,常常和她讲起自己抗敌报国的经历。这位女学生十分仰慕华兴国,被他舍身救国的精神所感动。二人渐渐心心相惜,没过多久,这位女学生成为了华兴国的妻子。又过了几年,二人生下一子,也就是华建的父亲华成儒。
华兴国给儿子取成儒这个名字,是因为自己生在战乱年代,没有机会好好读书,便寄希望华成儒能够传承华家书香门第的传统,再现华家祖上一门三进士的辉煌。
然而,华成儒初中还没念完,赶上了一场运动。因为家庭成分,华成儒没有考上大学。为了避免灾祸,华兴国唯有付之一叹,眼含热泪的将华家族谱和祖传的“四旧”书籍通通埋在了一颗老槐树下。
这些旧典籍中,包含一部中华第一奇书,《易经》。华家留下来的这本《易经》,不仅仅是一本保存完整的古代典籍,也是华家的传家之宝。书中所述,历经华家数十代人的研究注解,包含象、数、理、占。
华兴国曾和家人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根。”
说到这里,他又惋惜的叹气道,“我也只是学了一些皮毛。早年经历战乱,现在又赶上这场运动,这本祖上传下来的奇书,只怕没有机会潜心钻研。”
华成儒却不以为然,认为父亲所说的都是迷信和封建糟粕。
到了华建出生的那年,国家进入了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华成儒南下创业,每日每夜都忙得热火朝天,早就忘了父亲所说的家传奇书。
转眼间,华兴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而华建已经开始上学了。
华兴国总是这样教导孙子:“中国人读书为了什么?北宋著名理学家曾留下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满怀期盼的望着孙子,内心深处期望孙子能够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然而,华建是看着美国电影和日本漫画长大的一代人,对爷爷和他说的那些话,不是很感兴趣。但也有例外,华建特别喜欢听爷爷将历史故事。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爷爷只要一讲起中国通史,华建便会趴在爷爷的腿边如痴如醉的听着,当爷爷讲到岳飞、文天祥这些铁骨铮铮的大英雄时,华建更是显得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并肩作战,收复山河。
后来,华兴国也和孙子讲述当年参军的经历。只是一说到中国近代史,爷爷就哽咽了,老泪纵横的说:“你要自强不息,别人才不敢欺负你,轻视你!”
有一次,华建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你经历这么多次危险,却没有一次受伤呢?你是不是会什么超能力啊?
华兴国顿了顿,说:“爷爷有一本祖宗传下来的宝典,乃是天地万物变易之学,学会以后,你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医学、军事、算数、武术,无所不通,能够洞察天机,预测未来。”
华建半信半疑地说:“这世界上真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华兴国捋着胡子,点头说:“古人通过经年累月的观察、学习、归纳、总结,确认了自然的六十四种发展、变化状况。这六十四种变化包罗万象,是为《六十四卦》。咱家华家的祖宗,对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已将它注解成一套可以灵活应用的宝典。如果运用得道,大到可以运国定乾坤,小到可以趋吉避凶、预测未来、改变人生命运。抗战期间,我每次遇到危难,都是靠这部宝典逢凶化吉。”
华建兴奋的差点蹦了起来,叫道:“爷爷!咱们的传家宝典在哪里?”
这时,华成儒走了过来,插嘴说:“爸,现在二十一世纪,干嘛还让孩子学那些封建的东西?国家要发展科技和经济,您说的那些算命的东西,毫无科学道理!”在他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一个封建的老八股,迂腐又愚昧。
华兴国没有说话,只是落寞的叹着气,“早晚有一天,你们走不通了,迷失了方向,还得靠老祖宗将你们领回到正途上。”
最终,传授华建“传家宝典”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华建上中学时,爷爷突然病重。
华建记得爷爷弥留之际,眼睛却一直望着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他喘着虚弱的气息,对华建说,“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把它背下来!”
华建只是不停地哭,却不知爷爷说的是什么意思。
华兴国焦急地说:“背啊!”
华建不知何意,便将这段话背诵了一遍。
华兴国欣慰的点点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永远不要忘了!你记住,以后你的人生遇到困难、磨难,或者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时,要相信祖宗的智慧,它能庇佑指导你度过难关!咱家祖传的宝典,在老槐树下......”
爷爷闭上了眼睛,安详的离开人世。
华建自小是由爷爷带大的,和爷爷的感情很深,爷爷的离去,无疑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
华成儒为了不让母亲和儿子因睹物思人而伤心过度,最终决定搬家,将老宅卖了,添钱买了一处现代公寓。老宅的那棵老槐树,自此无人问津。
华建好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一样。上大学后,他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成为一个网瘾十足的少年。有时候他网瘾一犯,便不受控制的抓心挠肝。因为贪玩,华建的四年大学生活基本都荒废了,毕业以后,他也没有去找工作,仍然终日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
华成儒和华建大吵了一架。若不是奶奶在一旁劝阻,这位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差点就打断了华建的腿。
华建感觉在这个家里已经待不下去了。他变得更加叛逆了。第二天,他背上包,便离家出走,整天整天泡在网吧里。久而久之,华建的钱已经花得精光。老板要他续费,他没有钱,更无处可去,便强行赖在网吧里不走。
最终,老板雇佣了二个小流氓,生生把他打了一顿,直接扔出了网吧。
华建趴在地上,满面灰尘,狼狈不堪。他第一次感觉到人生艰难、社会无情,心里更是难受又绝望,感觉自己前途渺茫,有家也回不去,自己的人生已经毁了,今后又当何去何从?恨不得立即死了。
深夜里,华建孤零零的游荡在路边,不知不觉来到了老宅。
此时此刻,老宅已经搬进去一户新的人家。华建想起了爷爷,睹物思人,一时失声痛哭。他坐在老宅门口的槐树边,念起了爷爷临终前叫他背诵的一段话:“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那一瞬间,蓦然出现一道奇异的白光。华建吓得一个激灵,恍如梦境。
朦朦胧胧的白光之中,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扶住了他,他抬起头来,眼前是一个少女。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
少女对他嫣然一笑。
华建僵住了,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长恨歌》的一段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