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原文
为了找一些需要的资料而翻遍整个书桌的事情,对你来说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你常常为了要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在查找资源这项工作上大费周折,要不就是压根想不起来,要不是想起来了,却找不到出处。
再就是即使找到出处,查找具体内容却耗时很长。 《任末勤学》中有写到: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有的时候,你以为你的脑子足以记住你认为足够多的信息,往往到最后你发现:依旧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古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有新见解时要及时记录,才能不断进步,手写读书笔记能让你真正读透一本书。
读书笔记如此重要,记住这三点,你的坚持会给你回报:
1、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曾经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读书笔记也是同理,坚持不懈就会成为你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你的收获就是巨大的。
2、高效运用读书笔记
作为累积资料的首选,你想用到的资料都在笔记里,再也不需要反复查阅书本。
深化印象的好帮手,通过仔细梳理做笔记的书籍,是你能够记住精髓的书籍。
分类整理的法宝,是我目前认为最适合做书籍整理的方法,今后利用率相对也高。 有助专注读书不走神,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全神贯注的状态是你高效读书的基本。
3、具有个人风格的读书笔记更适合你
如果你只是照模画饼的做读书笔记,很快你就会放弃,做重复模仿的搬运工很枯燥。
你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将一笔一划连成乐趣,这样做出来的读书笔记你会乐此不疲,使用率也能越来越高。
A1--联系实际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部分事情都需要信息资料辅佐,个人计划安排需要文字参考,公司总结报告需要案例结合,哪怕是上台发言都少不了信息提纲。
上周我被安排写一篇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论文,要求挺多,需要收集的资料也不少。由于时间很赶,写作过程中疯狂查阅资料。
自己曾经也看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理论与案例这类关于管理的书籍,但到了输出的关键时刻,我还是需要看目录、看页数、找章节、寻要点。
看似轻而易举,但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似乎井然有序的流程,花费了我整整大半天,才找到一个心满意足的论据资料。
如此反复,身体上越来越疲惫,心理上越来越紧张,找全所需整个人已经临近崩溃状态。总之费了很大劲,才赶在期限的最后一个晚上通宵完成。
不管是曾经的刻字时代,还是后来的纸质时代,或是现今的电子时代,我们都离不开中华一路流传的文字。
那么,作为时常需要接触文字工作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种重蹈覆辙的困境呢?
A2--规划运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心理曲线有这样一种规律,人类记忆一项事物,在20分钟后只剩百分之58.2,最初遗忘速度较快,后面将会平缓下来。
因此只要利用阅读中宝贵的记忆时间,及时对所阅内容进行分类和记忆,日后随时能知道来源和回忆当时的情景。
经历了之前写文章的手足无措,我开始通过写作群进入读书笔记的圈子。每个月固定时间把计划的书籍看完并收集素材。
自己觉得写读书笔记是很必要的,在拆书群伙伴的影响下可以说是兴趣盎然,很快一段时间就到了懈怠期,感觉有心无力。
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瓶颈期,你需要做到坚持为主,哪怕每次只写一小段摘抄加总结。其次读书笔记不需要冗长杂乱,找出重点即可。
写读书笔记要用自己喜好的方式,纸质笔记繁琐一点,但更能加深印象,翻阅更人性化。电子笔记便捷方便一点,但缺乏部分灵活性,像印象笔记这一类就挺不错,具体选什么方式,就看各人喜好了。
笔记做好放着不看不用就没必要做了,写好的笔记要输出,定期做复盘,我们可以通过在一些平台做问答达到输出目的,像知乎问答这一类都可以。
最后就是把读书笔记场景固化,让它变得像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你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习惯。
坚持做到以上几点,日常多加运用,你会发现读书笔记能给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