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念,打卡第136天,
跟涂老师一起赋能打卡:
“我很健康,我很富有,太棒了,今天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第136天能量语:
分享一个关于顶级投资思维:
不用重来才叫快,能够积累才叫多;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一句胜万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顶级干货。
一、什么是不用重来才叫快,能够积累才叫多?
第一句 不用重来才叫快,我们做事追求快,这是战略层面的事,但具体如何实现快呢?
一个重要战术就是: 不用重来。
举个例子,比如盖房子,一般需要2个月,但有人为了赶工期,只用1个月就盖好了。
但1个月盖好的房子太危险,不敢住,于是花了3天把房子拆掉,然后又花1个月把地基上的残垣断壁清理掉,然后再老老实实地花2个月的时间重新盖房子。
一开始如果老老实实地盖房子,只需要2个月。
但为了图快,前后话了4个月才把房子盖好,还花了更多钱。
为什么会花4个月呢?原因就是 “重来”了,重新盖了一次房子。
第二句: 能够积累才叫多。关于这句话,典型案例就是 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了,无意中,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地里结得又大又饱满的玉米,它非常兴奋。
于是它开始掰玉米,好不容易掰了一下,把玉米夹到胳膊里,它继续往玉米地里走,又看见一个大玉米,于是扔掉胳膊里的玉米,又费劲地掰新的玉米。
它就这样一边走,一边掰玉米,一边扔玉米,到了晚上,累了一天的猴子,手里只有一个玉米。
为什么猴子忙了一天,还是没有太大收获呢?原因就是它没有 积累,没把掰好的玉米积累起来。
二、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不用重来才叫快,能够积累才叫多?”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换过几份工作,甚至换过十几份,很多人跳槽频繁,到现在可能还是一名公司职员,也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企业老板、管理阶层等,领着不菲的薪水。
我们创业也一样,今天做这个项目几年,不得已又换新的项目,重新做几年。而事物的规律是,能成大事业者,都是一个时间经营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以终为始的战略思考。
我们的生活修为学习,也是这个情况,看一本书,学习一门课,锻炼一个能力,都是浅尝辄止,一遍了之。太多人做事都是这样走马观花,怎么可能有积累?怎么可能有结果?聚能聚焦专注打磨,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无论你做过哪个行业,何种身份角色,投资过哪些项目,都是要付出精力与坚持专注的,也就是说,你在出售个人的时间来做这件事。而每换一次工作,每失败一次你又得从头开始。
但是如果你选择一个行业深耕细作,一方面你不用重新花心思选过一个陌生的行业,另一方面你已经拥有了这个行业的资深经验,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叫“不用重来才是快”。另外,当你在这个行业做了好几年,就能得到更深厚的回报,这叫“能够积累才是多”!
三、如何把“不用重来才叫快,能够积累才叫多”运用到理财和投资策略中去呢?
巴菲特说过,投资就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能够积累),足够长的坡(不用重来),这是不谋而合,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凡事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说话做事,该慢下来就必须慢下来,不可急躁。
做事过于激进、急躁,势必导致失败,甚至需要重新做过一次,每次“重来”都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成功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心智的历练,还是知识的学习,都不能急功近利。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才会获得成功。孙中山先生曾说,所谓做大事,并不是做大官赚大钱,而是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底,一路走到黑,做好它。
投资也是如此,你必须学会耐心和坚持、积少成多才能厚积薄发。
在投资中,往往 很多人急切渴望成功,渴望快速赚到钱。一件事还没耐心完成,就想马上看到结果。正所谓“财不如急门” ,哪怕是你有赚一个亿的决心,却没有一天的耐心,自然跟一无所获的猴子没什么两样。
中国有句古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财富也不是一天成长起来的。能够积累的才叫多,不能够积累的那并不是投资,而是投机,投机无法通过“量变”引起“质变”,自然不能够积累长久的财富。
感知:“切记不能犯房子推倒重建,猴子掰玉米,猎人手抓满兔子,捕捉不来大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