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公喜欢晚饭后对着电脑“休息”。
如今,他更多是对着手机“休息”。
不是只有我家的老公、我孩子的爸爸选择拿手机休闲。
我的学生们就曾跟我抱怨,如果他们的爸爸妈妈能不一直看着手机,他们就觉得很幸福~
除了感叹孩子们对幸福的要求之低,还不得不惊呼手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把我们“绑定”了。
1.受宠的手机和被遗忘的书籍
统计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每天累计在手机上投入5个小时的时间;26%的人甚至7个小时玩手机都觉得不够用。
手机,已经不是单一的一种通讯工具,它成了领袖。是我们的快乐的之源,悲伤的去处,甚至无聊时的消遣……
无数次对自己说,不看了,刚放下去一分钟,就又会把屏幕按亮……
前几天,高速上一女司机撞墙护栏身亡,视频显示她半个小时内看手机超过31次!
这是用生命在看手机了。
而另一件我们坚信应该大力推广的读书呢?
我们都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很少见成年人能在工作之余手不释卷的,原来都在看手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每天读书20.38分钟,其中18-29岁群体读书时间最长。
去年,我国人均读书不到5本,而全球最高的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5本。
看手机给我们带来的是即时的快感,而读书就是一种延迟满足的慢习惯。
所以,习惯了“一开怀就想笑”的人们,捧不了书本,觉得读书太累,没有乐趣,而放弃了。
2.你问过孩子的梦想职业吗?
小时候,面对“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的脑子里打转着老师、画家,科学家的老套答案。
可如今八成的小学生都想成为网红,95后的新青年被调查最想从事的新兴职业时,54%想做网红或主播。
儿童,青年人的追求,反应了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迅速走红”。
走红,意味着能把流量表现。
学的技能要能变现,经验能变现,兴趣爱好最好也能“表现”。
其实,什么最能变现?时间。
那些沉迷手机网络的大部分人的时间,都被手机那一端的手“提了现”。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人,孩子们每天不是玩手游,就是拍抖音。
还有技能更强的孩子,他们有着可爱的面容,父母亲抓住“网络”带来的商机,带孩子开启了月入十万的童模生涯。
最终,我幻想了一下,以后会有两个极端的儿童群体,在手机上被曝光:
一个群体,是占尽资源先机的一部分孩子,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用与个头不符的智商,碾压未来。
另一个群体,是衣着光鲜,年少却老成的“童星”,在聚光灯下提前闯荡社会。
第三种也就是大部分孩子,就是像如今的我们一样,闲来无事,拿着手机看他们的芸芸众人。
到底,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哪个群体中的一员?
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你会怎样给孩子做示范?
今晚,开始试着,离开手机一小时,陪孩子读一本书。
Anita在简书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