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雨一直在下。差不多9点半了,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在酒店前台借了伞,用滴滴出行叫了车。
这里是遵化。
遵化,取“遵从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之意,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或许是受疫情影响,或许是赶上了下雨天,街上人不多、车也不多,本不繁华的街市愈发显得冷清。
出遵化市区西北方向,车程半小时就到了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昌瑞山南麓,占地80平方公里。据说,这里是一块极为难得的风水宝地。明朝时,永乐帝朱棣、崇祯帝朱由检都曾看好这块宝地,却种种原因错过了。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年少时来此行围打猎,不禁被眼前的灵山秀水所震撼,脱口而出:“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随手摘下白玉扳指抛出,言明扳指落处即为吉穴。于是,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孝陵始建,整个清东陵的建设周期长达247年,其间建有大小15座陵园,217座宫殿牌楼,堪称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这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及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共有161人。
从游客服务中心乘坐游览车,还要10公里路程,所以得有重点、有选择地看,一则地方太大,时间不宽裕,二则还有许多未开放的地方,就不去了。
车行时,下了一夜的雨神奇地停了。望远山如黛,郁郁苍苍,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好一幅磅礴大气的中国水墨大画,一时又来了兴致。
孝陵神路要看,看的是风水格局。
这条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神路长达6000多米。绕过金星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气势宏大,雕工精美,巧夺天工,更加令人叫绝的是300多年来历经两次大地震都毫发无损;然后是大红门、神功圣德碑楼;再绕过影壁山,远远可见两侧18对的石像生,有站姿和卧(坐)姿的狮子、狻猊、骆驼、大象、麒麟、马各一对,据说站姿的上白班,卧(坐)姿的上夜班,分工明确,另有文臣、武将各三对人物,还有望柱一对,如此雄壮威武的队形长达800多米,世所罕见;接着是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建的龙凤门,还有陵墓中等级最高的七孔拱桥,再走上长长的一段神路,方可抵达顺治帝的孝陵。
应该讲,清朝的关外三陵(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和昭陵)还不那么讲究规制,入关后从孝陵开始明确定制。孝陵的风水格局极为讲究,以金星山为朝山,以影壁山为案山,以昌瑞山(主峰)为靠山,三山连线成为孝陵的中轴线,整体建筑群“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以展势”,与山川形胜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风水观。
地下看乾隆,地上看慈禧。看的是豪华奢侈。
步入“十全老人”乾隆的裕陵地宫,冷光灯下,墓门、墙壁、券顶、门楼,目之所及,叹为观止。满眼的极为精美的佛教内容石雕,有我们熟知的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等,有狮子、八宝、法器,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这里被班禅大师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真正是名副其实。导游讲,这里的经文,拿出每一个字,专家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时至今日,整篇经文却依旧难以解读,令人琢磨不透。
实际上,裕陵不仅地宫豪华奢侈,地面建筑也是“高大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厚财力。大殿的梁柱清一色金丝楠木,胸径大小要两人合围,想当年百姓进山伐木,“进山一千,出来五百”,历尽劫难,死里逃生。基石、地面都是大块的上好石材,垫土是没有飞禽走兽踩踏过的净土,如此大量的土石,在当时的条件下,仅运输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西太后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虽然与东太后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并列左右,且同时开工,同时完工。但16年后,“老佛爷”慈禧谕旨重修自己的陵寝,这一干,就是13年。重修后的慈禧陵比慈安陵的形制、奢华远胜一筹。
看慈禧陵的石雕,多是“凤引龙追”石栏板,“凤上龙下”丹陛石,“一凤压两龙”石望柱,处处体现了慈禧唯我独尊的威权。慈禧陵不仅在形制上僭越,在奢靡豪华上也是追求极致。慈禧的金殿以黄花梨为木构,以黄金为装饰,盘龙柱上的金龙做工精致,龙须竟能随风微颤,动感十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连壁上的砖雕都用赤金和黄金勾勒、帖覆。有据可考的是,慈禧陵仅三殿贴金一项开支就高达4592两之多。要知道,彼时的晚清已是国之将亡,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可慈禧仍置天下黎民百姓生死于不顾,倾尽国力为自己修陵,不想20年后,却被军阀孙殿英炸开墓门,盗的一干二净,就连尸身也被扔到棺外,多有损毁。
看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陵,还想着再看看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昭西陵,因未开放只得作罢。别的就不去看了,也不必看了。
不知是雨后潮湿闷热引起的,还是看过裕陵和定东陵,感伤中带有些愤懑,心绪难平,颇有压抑之感。由此想到,赶上一个好时代,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多么的幸运。
我庆幸,我赶上了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