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舟斋主
公历1644年4月25日上午,成立了276年的朱明王朝正式被推翻,而推翻朱明王朝的这个男人,正是当了“一天”皇帝的李自成。
崇祯年间,明朝日暮途穷,苛政胜虎,外加天下大旱,百姓犹为难活,纷纷挺而走险,揭竿而起。这些起义众人中,李自成这个草根出身的驿率犹为倍出。
公历1629年,后金南下,李自成随部队进师,途中因参将克扣军饷而兵变起义,这场属他的农民起义正式拉开了帷幕。此后,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勇猛有识略,颇受高迎祥器重,李自成担任第八队指挥官,号称“闯将”。
历史总是令人惊心的相似,起义从最开始的为了生存演变成了要推翻王朝,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于是,闯王高迎祥为了有名有份,便于领导,指挥各家起义军反明,才自称“古元真龙皇帝”,并改年号“兴武元年”。
不过,高迎祥的野心蒙蔽了他脑袋,忘记凡事都有两面性,虽说称帝,但也成为众矢之首,也完全没有考虑自己能否挑得起大梁。在高迎祥称帝后,明朝把所有的精兵强将都派来进剿他。最后,1636年高迎祥战败被俘。
高迎祥兵败被俘后,明朝政府要把高迎祥解往北京献俘的消息传来,义军深知是官家的阴谋,想要利用他们迫切救回首领的急迫心理对义军一网打尽,一时众人无言。
而此时李自成高声要出兵营救高迎祥,成了散乱一片的义军的主心骨。结局虽大败亏输,但李自成在义军内部的威望一下竖立起来,被众义军推举为第二代“闯王”。李自成继任“闯王”,明末农民起义揭开了新的篇章。
为了能让农民起义顺利进行,李自成的部队中流出一首诗“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种不纳粮的政治策略,道出当时时代最底端百姓的心声,彻底的颠覆了朱明王朝重要的政治基处(在明朝资本主义才算是发展起来,但是支撑王朝的还是农业税),让大部分的农民积极拥护,从而更期待李自成的这种草根力量能够推翻如今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新的让百姓生存的政治制度。
不过草根出身的李自成在政策方面天赋并不高,这一政策的问题他完全没有考虑,只看到了当下效果。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明末的财力崩溃。李自成所到之处的军官往往都受其影响,没有发饷,生存艰难。李自成凭借“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承诺,赢得大部分官军的支持。于是大部分官军滚雪球似的加入了他的部队,连同无法生存的农民也加入到其中,他的部队数量暴涨呈直线增长。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政治口号到时整取了王朝最基层的力量,但是没有财力,明朝的军队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农民的主意不能打,李自成就将目光放在了官家贵族身上,而他这一放,却是赶尽杀绝。
例如,公历1641年一月,李自成率领他的部队由安徽直接进入河南,行兵迅速,不日便进抵洛阳城下。两天激战,洛阳被他一举拿下。镇府以下之官皆被杀,亲王福藩也被杀,一切兵器与贵族官家,大户人家的钱财子女,统统归被李自成的部队瓜分。不谈以后,当下的效益还是极高的。
如此,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都占优势的李自成当然能势如破竹的一路东征,攻下北京。
不过为何,他只当了一天的皇上?
公元1644年5月26日,李自成在山海关战役中兵败而逃。6月3日,选择了偏居西侧的武英殿。登基的当天夜里,李自成被破随他的人马仓促离开,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再也没有回来。(清军逼近)
有句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对于李自成来说也不竟然。当时的朱明王朝社会阶级矛盾极度严重,经济崩溃,迟早是要被推翻,不过李自成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顺利推翻朱明王朝。(当然他还是有能力的,只是说他能力不够。)
“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政治口号是让李自成一时成功,但是他没想过国家最主要的来源是农业税,不向百姓纳粮,贵族官家,大户人家被他剥削得差不多,如今他完全没办法提供稳定的物质给他的军队。
他的军队上文也提到组成非常复杂,虽核心力量是西征军老西部,但最多的还是陆续收编的农民军和投降的明军。
政治上,李自成没有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占的地方不是他的,处于无政府状态。外加他对贵族官家,大户人家的剥削让他失去了明朝上层人士的支持,就比如说吴三桂(吴三桂一怒为红颜不可信,都是文人添油加醋后的艺术品),一下子让他内外失守。
李自成“一天”的皇帝早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苗头,不过他只在乎眼下利益,并不思虑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