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已文艺青年自诩,而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被奉为文艺青年的《圣经》。于是,在天气晴朗的周末,从图书馆借来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这本书。
《人性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到中年这三十年的生活经历,从小时候的自卑到青年时的痛苦、迷茫、挫折甚至被骗,一步步摆脱枷锁,寻找生命的意义。
说来惭愧,《人性的枷锁》这本书我前后二个月才看完。原因便是看到菲利普的童年都活在自卑的阴影下时,我更是不敢再看,天知道这样的经历与我是极其的相似。从小到大我都长的比较矮,所以在学校永远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上,不与同学玩闹,不与老师互动,唯一的乐趣便是看别人玩耍,我永远只是一个看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导致现在对于小学以及初中的记忆几乎为零,没有与一个小学初中同学联系。
上大学以后,听着舍友每年放寒暑假都会与小学同学聚会我就羡慕不已,感叹在交流纯靠吼的年代他们竟然还有联系,还能组织一场聚会,实属不易呀。
所以同样的经历导致我看到菲利普的童年生活时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继续往下看,我怕,怕菲利普跟我一样走不出那个怪圈,困在自卑里不能自救。更怕我自己困在自卑的怪圈里庸人自扰。
如果有天堂,那应是图书馆的模样。深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当我没有勇气继续读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去到图书馆,一遍一遍的浏览书架上的书名,再借来窝在家里一本一本的看。
才发现生活啊,本就如此,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人只是一粒尘埃,微不足道,不必想着我们会成为伟人,会成为科学家,会成为什么外交官等等这些在外人看来有用的人,我们其实只需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就好。我也不是提倡平凡可贵,只是想要告诉那些还在挣扎、迷茫但是一无所有一无所获的朋友,不要悲观,乐观前行。不要过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
《人性的枷锁》里点过一次题,便是菲利普要去上学之前,克朗肖送给菲利普一条地毯,他告诉菲利普,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变在这个地毯里。请原谅我的愚笨,整本书看完,我也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以及地毯的用意,于是回过头在看了一遍小说以及各种小说的赏析,才发现,人生,就是这个地毯一样,毫无意义。这便是毛姆的用意吧,挣脱人性的枷锁,抛开人生的意义,我们才能找个人生真正的意义吧!文中菲利普一步一步的抛开自己的自卑心理,忽略自己的残疾,走向成熟,学着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友好,学会戴着枷锁起舞,于是菲利普赢得了自己的莎莉,也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希望。
写在最后,想说,生而为人,其实不必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