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研究人群
以及人群背后的文化属性、行为预判
而这本书,酣畅琳琳地讲了所处阶级对应的表现行为,即便分析的是几十年前的美国,对于现在我们周边社会的映射,依然明显,也非常容易地就能从你接触的这个人的衣着、说话用词,开店车,家里的摆设来推断出他的阶级。反之亦然,你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就能预判其他的行为方式。
他把人们分为了9个阶级,以及一种游离在分级之外的人群
比如
衣着,你经常能看到穿着大大logo衣服的人群,也经常能看到印着类似于“病情稳定”这种戏谑文字体恤的人哪怕前者的财富更多,那么他的内在的阶级的思维方式也是较低的
比如
对于上层,中上层的人来说,可能你很少看到非常锃亮的奔驰宝马,反而是普通的,带一些风尘的别克、日系小轿车等,因为对于车来说,可得性太容易,对他们来说毫不在意。反而中产、暴发户会格外的在意
再比如
中贫和上贫阶级很总要的区别是工作的受监督程度
中贫可以理解成工厂店工人,快餐店的员工等等,他们的尊严和自由都是受到比较大限制的,所以当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型的咖啡、文创类企业,虽然给的工资还是同样的水平,甚至不如门口饭店的几千工资还包吃包住,但却给予刚刚进入社会的打工者,一种阶级升级的体验,从而较低的薪酬成本能稳定地留住较高素质的人。
书中每一个层级都有非常细致的解读,回观自己,回观那些处心积虑利用这些文化属性的商业,心中有一种通透感和畅快感。
如果你也有机会读到,小心为自己的不知不觉流露出的选择心态,而留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