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从婴儿期到幼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宝宝不再只会哇哇大哭,愤怒伤心时还摔东西、打人或踢人、尖声大叫或默默地谁都不理。尽管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那瞬间发作的场景令人揪心而担忧。
研究表明,生气时摔东西或打人来发泄,不利于幼儿情绪的调节。通过认知思考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帮他们更快缓和下来。情绪认知指幼儿能辨认自己与他人的情绪,知道遇到不同的事件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当幼儿懂得在社交情境中分辨主角情绪或者从情绪图表中说出情绪的正确名字,他未来会更擅长解决冲突的情绪,具备较强的处理复杂情绪的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合理表达?《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系列丛书,围绕害怕、伤心、生气、冲动、担心和面对死亡等9种情绪,展开一系列故事,让孩子跟随故事主人公一起经历每一种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提高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基于儿童精神病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在西班牙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实践,畅销十万余册。作者米雷娅·卡纳尔斯,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另著有系列绘本《说话时不大喊大叫的故事》、《知道如何等待的次数》等。桑德拉·阿吉拉尔,知名儿童绘本插画家,作品有《哦,我掉了一颗牙齿》、《仙女的秘密》等。
使用这样专业、有针对性的系列绘本进行情绪教育,做到以下几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阅读中观察人物表情,识别情绪
9种情绪,9个故事,都以安娜和弟弟哈维尔为主人公。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在阅读文字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多启发孩子观察人物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所表达的情绪。比如《头顶的乌云·担心》里,安娜的小狗不见了,她站在长椅上寻找。
还有《我的恐龙尾巴·生气》被妈妈拒绝的哈维尔
绘本里生动丰富的表情,让小读者们仿佛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
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说:“当孩子第一次看绘本,如果里面有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会用手指出来,非常开心。因看到绘本的图画而开心,正是孩子与绘本结缘的契机。”
这套《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适合两岁半到八岁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读法。我给朋友家两岁的宝宝读了《彩色的星星·快乐》,她一看到封面上的秋千就被吸引住,翻开书页,我指着滑梯和沙子堆的城堡,说“看,小朋友跟你一样,喜欢滑滑梯,玩沙子。”就这样,她很有兴趣地听完了整本书。
引导低龄宝宝识别情绪,需要把画中人物的表情特征明确说出来,比如“她的嘴巴咧开,眼睛弯弯的,笑得真开心。”同时,语气也应与情绪相对应。
用具象的事物描绘抽象情绪是这套绘本的最大特点,生气时长出了恐龙尾巴,伤心时好像肩上背着沙袋,这样的比喻不仅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给更多活动创造了机会。
二、亲子分享,启发孩子讲述自己经历的情绪事件
对于已入托入学的孩子,在园在校期间有哪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是家长关心并希望知道的。可孩子通常不太能主动表达或叙述。读绘本不仅教会孩子分享自己经历的情绪事件,也为这样的谈话提供了契机。
读完一个故事,从情节谈起,主人公怎么啦?为什么会这样?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情绪,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抚,逐渐培养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习惯。
三、学习理解与应对情绪
每本故事的最后,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与应对情绪。
《头顶的乌云·担心》的活动是玩“比……更大”的游戏,比如一个小朋友说“我担心的时候,会感到有比摩托车更大的乌云出现在我的头顶上。”另一个小朋友也用“比……更大”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像,以其它事物形容自己的担心。
《学会说“不”·果断》里,哈维尔变身超人获得了说“不”的勇气,《隐形的朋友·死亡》里安娜时常回忆与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渐渐抚平失去亲人的悲伤。书中富有童趣、温暖的细节,让孩子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找到自己应对情绪的方式。
类似的情绪认知管理绘本,还有西班牙安娜·耶纳斯的立体书《我的情绪小怪兽》,打开后以立体场景、色彩配合文字,描述情绪,简单、偏重趣味。美国康娜利娅·莫得·斯贝蔓的“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如《我好难过》、《我好嫉妒》、《我会关心别人》等,着重描述出现某种感觉时的情境。
米雷娅的《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将不同情绪以完整的故事呈现,并具象描绘,给出应对方法和设计活动,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理解、表达情绪,从而独立解决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