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万门大学”看到一则宣传语“知识创造乐趣,你是你的大学”,在个人的内心中很有共鸣。罗振宇老师说“得到”同学都要做终身学习者,我想从内因的角度讲,我们坚持自学就是一次以追求人生乐趣为目标的远行。
因为当今信息爆炸的影响,作为一个现代人,已经很难像亚里士多德和达芬奇那样成为所有科学领域的通才了。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在不远的将来以我为主和自学一定会成为更多人获取知识的主流。
自学有别于课堂教育,自学源于本能,人类从出生伊始就没有间断过自学,自学有无意识的成长,也有有意识的吸取。高级的自学要求成为一个autodidact,而动力来自后天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
自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自身能力更高的追求。自学是向着未知领域一次次冲锋,它不是无目的追求大而全,而是习惯于攻克具体的阵地。自学有时会淡薄功利,有时纯粹是因为好奇和热爱,却往往会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在自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方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需要定方向、找答案和建系统,学习的来源方方面面,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运用,只有回归学习的初衷,终身学习才能变为一种修行。
自学最大的瓶颈就是缺少反馈,因此要不断的反刍与输出。要想制造反馈,你必须先有成果,基于已有的成果发现问题。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可以是写一点东西,也可以录制一点音频,甚至是拍一段视频。总之,一定要有输出,或者说是应用。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通过输出让他人反馈,寻找好的导师制造连续的反馈都是好的方法。
其实自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和权宜之计,在必要时一个好的导师和一套系统的教程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和建设性的。但是康德说过,任何先验知识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认知体系中的影像和反应,别人输出的知识是别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和世界观的不同,各个事物在每个人头脑中反应的影像也不会完全相同。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系统。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自学比做一次人生修行的初始原因。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也不可以完全借鉴别人的生长路径前行,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很难,但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得到”我遇到了那么多的人生导师,伴我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行!
吴军老师,万维钢老师,宁向东老师,傅佩荣老师,许岑老师,等等很多老师,衷心的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