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哭闹的孩子。我的孩子,也不例外。
她遗传了我的急脾气,也继承了我的爱哭的衣钵,并成功予以发扬光大。
有次和老妈说起孩子爱哭、爱闹脾气弄的我心力交瘁,本想得到些心理上的宽慰和舆论上的支援,没想到老妈说:“和你小时候一个样,而且比你强多了。”
回想一下小时候,我挨打的次数还真不少,想必都是拜哭所赐。那个年代的养育,暴力制服自然是主流的模式。虽然有点文化的我,深知这不可取。但事实上,当我面对自己孩子的哭闹时,我并没有比上辈人进化多少。在三言两语说不通、不凑效时,我顿时感觉七窍生烟、火冒三丈、两手发痒,接着便是一阵鸡飞狗跳,甚至血雨腥风。
但我却被现实一次次啪啪打脸。因为啥,不管用。
在企图以暴力制服孩子哭闹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败下阵来。现实逼迫我开始反思战略与战术上的失误。
我查阅了和哭有关的资料。哭,是人类一种情感流露,也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哭,可以宣泄不良情绪,表面上看是一种痛苦的传递,本质上是自我调整和修复,是一种有益的体验。
但是对于目睹别人哭的人而言,则是非常不悦的感受,会使人产生厌烦、难过甚至暴躁的情绪。所以没有人喜欢面对一个哭的人。特别是声嘶力竭、无休无止的孩子的哭闹,瞬间可以使人心里长草、头皮发麻,方寸大乱。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多数大人的反映是如临大敌,迅速搬出十八般武艺,劝说、哄骗、威胁、恐吓、允诺甚至暴力等等多管齐下。总之,指导思想就是迅速结束哭闹。
大人之所以不能接受孩子的哭闹,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是觉得孩子不担事,小题大做,没有必要。二是孩子的哭声对大人的听觉感官形成了几次,产生了不悦。
逐条分析来看。第一条实际上体现了大人的霸道和强权。孩子的世界迥异于成人。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喜怒哀乐,实在 有失公允。孩子喜欢的一枚十分普通的纽扣丢失了,和大人刚买的昂贵钻戒不见了相比,情感上的痛苦程度完全相当,表达痛苦的方式也非常相似。无非是孩子的哭声更大一点,哭的时间更长一点而已。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的话,对孩子很多情景下的哭闹的表现也就可以感同身受了。
第二条则暴露了大人的自私自利。就像我这个急脾气,听见孩子哭闹,我很难保持心平气和。常常是几分钟后的好言相劝不凑效后,我就会变得心烦气躁、脑仁发张,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尽快的镇压和控制。这个过程中,我更多的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情境,并给予她有力的宽慰和支援。这不是自私,又是什么呢?
孩子哭闹,其实是他处境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是不良情绪的修复机制。对孩子自身而言,并没有什么害处,不需要过多的干预。而之所以很多场景下孩子的哭闹无休无止、变本加厉,是由于大人的不当介入而推波助澜的。当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听见别人的话语。大人即使是和颜悦色的劝说此时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压力,而威胁控制的言语更使容易孩子产生了恐惧与焦虑,使孩子情绪更加失控。而更不合适的是有的大人为了急于制止孩子哭闹会乱下承诺,主动提出条件交换孩子停止哭闹。这会在孩子心中形成哭闹是要挟大人、换取利益的有效手段,以后会反复模仿。
大人其实无需把孩子的哭闹妖魔化。这实在不算个事。暂时不要急着去做有理无理的区分。在没有人生危险的情况下,不要急着制止和干预。先给予充分的条件让孩子先哭一会,尽量不给予格外的关注。即使心中纵使有千般不安,万般着急,也尽量不要表现出来。很可能的状况是,很快孩子就不哭了。
漫漫人生,短暂童年。生之为人,能肆无忌惮放声大哭的日子,又有几年?
成长,终究会使坚强和隐忍无师自通。所以,孩子,趁现在,你大声哭、慢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