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写作接近两年了,写作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
从开始自娱自乐、无欲无求,到后来关注喜欢数、关注阅读量,希望靠文字赚钱,写作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
无欲无求写作时间的并不长,靠文字也没有赚到几个钱,倒是徘徊在两者之间越来越不知该何去何从。
刚来简书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于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算是练笔也算是记录。偶尔将这些练笔文向首页和专题投稿,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被拒,要么是阅读量寥寥无几。
后来仔细研究了首页的爆款文章,写出的几篇文章的阅读量确实出现了质的变化,从开始的不足两位数增长到了四位数甚至五位数。
也是靠着这几篇“爆发式”的文章,短时间内获得了好几百个粉丝。
坦白来讲,我现在的1000多个粉丝主要就是靠那几篇阅读量不错的文章吸引来的。
开始看到自己粉丝数破千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产生了就要在简书出人头地了的错觉。
我在心里默默盘算着,以后写了文章就算投稿被拒,至少还有粉丝,阅读量破百总不成问题吧。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图样图森破。
一篇文章如果我写完了就放在那里不投稿,阅读量就是零,好的时候会有两三个阅读量,但是也绝对不会超过十。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一千多个粉丝平时从来不看我的文章。
看似我有1000多粉丝,其实我一个粉丝也没有。
之前简书有一个作者,因为某些原因,说要退出简书去其它平台发展。结果有粉丝就从简书追到了微博,又从微博追到了微信公众号,平时也各种私信联系,生怕跟丢了作者。
微信有一段时间对一批公众号做了封号处理,就连大V咪蒙也不能幸免。大家都在猜测咪蒙这次是摊上大事了,然而事实却是那些唱衰的人眼看着咪蒙复出的第一篇文阅读量就10万+。
也就是说虽然有一部分粉丝在咪蒙被封号期间取消了关注,但是大部分粉丝依然守着她的公众号等待着她回归。
咪蒙文章的三观怎样暂且不评,但是咪蒙的营销能力和影响力让你不得不对她竖起大拇指。
在粉丝经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能吸引的来粉丝,还能留得住粉丝,这就是胜利。
那么,靠什么留住粉丝?稳定持续有属于自己风格的内容。
简书为什么一直有人号召日更、日更,因为读者有依赖性,如果他发现你写的内容符合他的胃口,他就会持续关注你,并期待每天都能从你这里看到符合他胃口的文章。
可是如果你今天诗兴大发写两首诗,明天有了灵感写篇散文,后天发现自己还有写小说的潜能又写了篇小说。
你要真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倒也说得过去,偶尔粉丝会惊喜,呦,这位作者还真是多才多艺,竟然还会写诗。
但就现实而言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结果往往是:脱粉。
粉丝如果一直从你这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失去对你的粘性,不断减少看你文章的频率甚至取关。
说白了,粉丝关注你是想通过你的笔来关注自己。
文章为自己而写就不能怪阅读量低,文章为了取悦别人,就得把自己放低,看别人需要什么。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在的明星明明私底下是另外一张皮却总是喜欢在台上卖人设,为什么?因为粉丝喜欢,卖人设可以涨粉。
粉丝喜欢萌萌的吃货,喜欢温柔的暖男,喜欢霸道的总裁,那么明星就去扮演这些角色。
明星满足了粉丝的需求,粉丝就愿意为他们摇旗呐喊,为他们自掏腰包,为他们如痴如狂。
那么写作者要不要日更?要不要取悦粉丝?
我想这个问题就四个字“不忘初心”。如果你写作的初心是为了写真正的文字,那么就不要管外界的是是非非。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千古名著《红楼梦》。
如果你只想用文字赚快钱,那么就不要怨它成为只有一夜时效的口水文。
你是什么,你的文字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