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毛选066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对以下内容印象深刻:

原文摘录: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

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呼应:矛盾论在商业上的应用:

1. 超越二元对立:任正非“灰度管理”理论,主张在技术路线、管理模式等非黑即白问题上保持弹性,体现列宁“对立面统一”的辩证思维。

2. 超越静态均衡:张瑞敏“人单合一”模式,通过内部创客机制将雇佣关系(旧矛盾)转化为价值共创(新矛盾),实现组织熵减。

3. 超越线性思维: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产能扩张-成本下降”螺旋上升路径,将产业矛盾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


原文摘录: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

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呼应:矛盾普遍性体现为:

空间维度:从无机物(机械运动)到有机物(生命系统)再到人类思维,矛盾层层递进。

时间维度:生命通过“自身是自身又非自身”的矛盾实现动态存在,思维通过“无限认识能力与有限实践”的矛盾推动认知进化。


原文摘录:“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呼应: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如攻守对抗)又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则另一方消亡),通过斗争与联结推动事物发展(如战争进程、思想进步)。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全周期,从初始阶段到终结阶段均存在矛盾运动,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即体现矛盾的共时性存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