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绯
仿佛上天已给出了善意的提醒,1月22日早上,林清玄在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只死去的麻雀,9:32分,他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一如既往的温柔。
一如既往的洒脱。
一如既往的清透。
这话,是说给我们听的,也像说给自己听的。
1月23日,这个曾带给我们许多感动的作家永远地离开了,终年65岁。
得到消息的一刹那,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个作家特别幸福,我要写到倒下来的那一天。”再回过头去看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条讯息,忍不住慨叹,先生果然是说话算话的人。
虽然,现在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字使他的风骨与智慧得以珍存。人生是一场漫漫旅行,没有终站,愿这些他教会我们的事,能让我们今后的路更好走一些。
01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和时间赛跑》
最初认识林清玄,是在语文课本中。这篇名为《和时间赛跑》的散文曾入选了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我至今仍然记得那质朴干净的文字带给自己的震动。
他在文章的最后说:“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
事实上,他不仅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林清玄出生在台湾高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有18个兄弟姐妹,有的时候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可他并不想像自己的祖辈那样,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作,而是想做个不同的人,做一个作家,用文字去跨越、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家境艰难?没关系。
因为这看似“荒谬”的梦想而挨了父亲两巴掌?没关系。
需要自己打工养活自己?没关系。
14岁离家后,他就成了逐日的夸父,一边做码头工人、餐厅服务生、厨师、屠夫等工作来养活自己,一边挤出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写作。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会写,最开始一天写500字,后来每天写1000字,大学时每天写3000字,至今不断,据说,最多的时候曾同时写作10本书。
在和时间的赛跑中,在和文字的反复交手后,他从17岁开始就陆陆续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就像他自己说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30岁时,他几乎获得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40多年共出版作品逾百部,写作文体包含各个门类,文章多次被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他曾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道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奖项。
尽管如此,林清玄却一直说,“最好的书还没写出来。”
如今,先生仙去,有人说他最终还是没有跑赢时间。但是,我想这全网的赞誉和悼念,已经说明了一切。
02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人间最美是清欢》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如何评价林清玄的作品”?
其中有个回答说:“他的文字很平淡,但读起来真的有清泉流淌。我真的好希望好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有一颗柔软的,被爱意环绕的心,愿他们真的能够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我对此,深以为然。
文章千古事,真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芥草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好不好,说起来都太笼统。但唯一不会被否认的是,没有一个人能把日常生活写得如此诗意而清透。
学生时代,在应试教育的反复挫磨下,我面对作文题目时会习惯性地开始念叨“虎头猪肚凤尾大法”,心思都在如何引用更多的名言警句上。有时候,明明意思表达清楚了,可为了所谓的“文采”,还是会想尽办法再塞进去一些不太常见的事例,以显得自己博闻强识。自己的思想什么的,早不重要了。分数高吗?确实不低,但也平平无奇。
后来,读了林清玄的一些文章,他在《飞入芒花》写:“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样的白,母亲的发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儿。 ”
他在《煮雪》中写:“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他还在文章中谈论亲情、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每一件事都很平凡,却又能让人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曾经林清玄这样介绍过自己的日常:“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每天上午花两三个小时写作,下午找朋友喝茶,到家对面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转转。”
我想,悠闲只是表面,只有认真观察和感受,才能让日常诗意盎然起来。
于是,循着先生的足迹,我开始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总是喜欢扎羊角辫的同桌、故乡连绵不绝的荷塘、秋日傍晚稻花香里曾听取的一片蛙声,都成了作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结果,自然是分数也更上一层楼了。
先生曾在《人间最美是清欢》中说:“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是的,人的环境和追求不止一条狭路,怎么活,都是一场人生,不该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谈成败,论英雄。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03
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人欲横流、贪婪无尽,是由于人不能自见渺小,因此对天地与自然的律则缺少敬畏的缘故。
——林清玄 《人生遗憾才完美》
人总是要有敬畏心,不论是对谁,都如此。这是我从先生的作品里学到的第三课。
最初听说林清玄这个名字,大抵会像听到“南怀瑾”的名字一样,忍不住大呼“这名字真好听。”林清玄早年间曾用过“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一系列的名字,却总不如本名来得令人印象深刻。我在做编辑时也再三被人诟病“无绯”这个名字又冷清又拗口,却始终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可见,有时候,好名气就像好运气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么,林清玄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宁波书展上,先生透露,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一次偶然。
林清玄说,他出生时没有哭,而带着微笑来到人间,他的祖上及父亲一辈都不识字,就给他取名“清怪”。
“我是清字辈的,我一个哥哥说,‘怪’太不好听了,还是叫‘奇’吧。于是父亲以林清奇给我去报户口,没想到工作人员说,‘奇’也不好听,还是叫‘清玄’吧,因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长》的书。”
末了,他认真地补充道,“这个工作人员是我的第一位贵人。”
后来,他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对一切的人和事物抱着一颗敬畏学习的心。
他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说:“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他在《水中的蓝天》中跟插秧的农夫学习人生道理:“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
他在《空心看世界》中从空心菜中认识人的偏见:“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总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纵使有一些作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也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我们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来看世界。”
我想,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成为了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林清玄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文字依然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伤痛里,替我们抹去了眼泪,补好了创伤。
唯愿,天堂没有遗恨,只有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