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银行北平市分行大楼
时间:一九四九年五月的一天
在北平前门外西河沿街劝业场对面,有一座西式的办公楼。楼门口外有一对石狮,显得威武有气势。这座楼就在前不久被北平军管会接管的官僚资产银行,现在它成了北平市金融指挥中心——人民银行北平市分行的办公地点。
一辆吉普车缓缓地开进分行大院,车停下来,一个身穿灰色列宁服的女士走下车来,她的名字叫易华。
2 北平市分行办公室
易华提着一个公文包走进办公室,接待她的是一个叫苏芬的女青年,她一见易华立即热情地迎上去。
原来易华有一段传奇经历。在抗日战争初期,她只身从大后方走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又从那儿来到延安,后来她被组织派到陕甘宁边区银行工作,北平解放时她随着军管会金融处进入北平。3月15日,人民银行北平分行成立时,她被任命为人民银行北平永安街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在苏芬看来,在抗战初期,在当时大多中国妇女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情况下,一个青年女学生能只身从故乡走到延安,这让她非常崇拜,所以她对易华格外尊敬。
苏芬:易大姐您来啦,请坐,这两个月,把您累瘦了。
易华:这段时间大家忙着建立银行网点,收兑旧币,发行新币,是够忙的。你说我瘦了,瘦了吗?我倒没觉出来,只是觉少睡了不少,我是来找孟行长请示工作的,他在吗?
苏芬:他在开会。
易华:不对呀,昨天我在电话上和他约好的。
苏芬:是,可是电话赶不上变化。今天一上班,来了一位客人,是孟行长的同学,他是金融研究所的方教授。两个人见面没多久,孟行长就邀请方教授讲讲“资本主义银行的职能作用”,方教授答应了,现在方教授正在讲课。
易华:好,好,我也去听,长长见识,可是怎么不通知我?
苏芬:这是临时决定的,现在听课的人,除了孟行长,就是分行副行长和分行的各位处长,您要想听,那就快去吧。
3一堂令人震撼的讲课
易华走进会议室,十几个人静静地在听课,孟行长见易华进来,他点点头,示意她坐下来听课。
方教授:同志们,我的发言就要结束了,我再重复几句话。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始时孟行长讲通过咱们银行回笼货币以克服当前通货膨胀的紧迫性和吸收存款支持北平市由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的重要性。他让我讲讲资本主义银行性质和作用,我讲的是它的负面作用,孟行长为什么这么安排?我理解他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认识银行的重要性,从而做好自己岗位工作,把银行作用发挥好。我的即席发言到此结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
话音刚落,一个青年站起来,易华一看,原来是储蓄处处长任永铭。
任永铭:方教授,您刚才的讲课开扩了我的眼界,很有启发,您讲到资产阶级把银行利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您特别提到一个叫罗斯柴尔德的金融世家,拥有的金融资产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达到世界财富的一半,这真是从没听说过的奇事,请您讲讲这个世家是怎么发达起来的。
方教授:这个家族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各出高招,这我就不多讲了,现在只讲他家族中一个叫内森的是如何把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控制到手的。大家也可能听说,在1815年6月18日法国的拿破伦和英国的威灵顿两支大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打了一场大仗。当时内森派了一个间谍去探听情报,当拿破伦大败已成定局时,这个间谍星夜奔回英国,内森立即把英国的公债券狂抛出去,公债价格一落千丈,只落得票面金额百分之五,人们一见也跟着狂抛,接着内森又决定把一切能买到的公债都买进来。这时英军大胜的消息传到了伦敦,公债立刻狂涨,内森一天之内狂赚了二十倍,他成了英国政府最大债权人,从而控制了英格兰银行。
会议室静极了,大家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个惊心动魄的金融往事。
方教授:前面我讲过了这个家族在1850年已经积累了60亿美金,从那时起到现在已过了99年,现在这个家族已积累了多少财富呢?他们没有公布,而且这个家庭从不与外人通婚,只找表亲的人结婚,所以外人对这个家族的情况知之甚少。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人站起来提问,易华抬头一看,原来是会计出纳处处长李成森。
李成森:方教授,您讲“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能支配一切”,这个提法我越想越糊涂,问题之一是,这里讲的“谁”指的是国家还是个人?如果是国家还有道理,如果是个人就没有道理了,因为个人即使是中央银行行长也没那么大权力,因为行长上边还有总理、总统、国王,等等。
方教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我告诉你,这里指的这个“谁”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因为当时欧洲主要国家如英、法、德等国家货币发行大权已被这个家族所掌握。
李成森:谢谢您。我还要向您请教第二个问题:货币发行权的含义是什么?
方教授:货币发行包括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票面额大小以及货币发行的渠道,等等。本来货币发行的数量应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多了和少了都不行,可是在金融资本家眼里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完全根据金融资本家的利益决定的。
李成森: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货币发行权的作用真那么大吗?说它能“支配一切”,那么它能支配政府吗?能决定战争与和平吗?能决定千百万人的命运吗?
方教授:问的好,这三问,我逐一回答,首先“支配政府”,我的回答是,他们正是这样干的。大家可能不知道欧美等国的中央银行是私股为主的,政府要用钱,要以国债为抵押,中央银行据以发行货币,所以每一元货币政府都按时付息给金融资本家的。
李成森:这太不合理了,为什么政府不直接自己发行货币呢?
方教授:事情不那么简单,比如美国吧,美国民选总统林肯就抵制这种办法,他领导的政府就自己印了货币,史称“绿帮”从而节约了一大笔利息,但是他被刺杀了。经过几十年的斗争那些国际金融家还是取得了胜利——成立了美联储。从表面上看它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实际上它是私人的,美国政府仅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从此它每发行一美元都得由美国政府在预算中付给它利息,在这种制度下,神圣的君权由神圣的金权所取代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李成森:方教授,这个问题我听明白了,可是金融资本家怎么怎么利用金融来“支配战争”呢?
方教授:金融资本家喜爱战争,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比如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金融资本家在背后耸动。以德国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当时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不仅使德国不可能发动战争,而且连元气都很难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银行为了支持希特勒夺权,先后两次向他支付了2 200万美元,向德国注入了几十亿美元和大批黄金,从而使德国极大的提高了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并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这样,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上了德国首相,1939年9月1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华尔街银行发了横财,如美国国债在1930年仅为160亿美元,到1946年则增升到2 690亿美元。
李成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方教授:就是利用货币发行权对人民群众的掠夺吧。
李成森:对,对,就是这个问题。
方教授:这个问题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是通货膨胀的例子,一个是紧缩通货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掌握着货币发行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德国搞了一次通货膨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见识了通货膨胀的威力。当时,德国中央银行滥发货币,一片面包价格高达1 000亿马克,银行资本家血洗了人民群众的储蓄,使他们一夜变成赤贫。我再举一个国内的例子,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发行金圆券,规定不超过20亿美元。到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达到918万亿美元,仅仅九个月金圆券就成了废纸,是世界最短命的债券。再讲一个紧缩通货的例子。一战后,华尔街银行家搞了他们称之“剪羊毛”行动,具体办法是,成立了一个“联邦农业贷款委员会,” 鼓励农民大量贷款购买土地,并规定了很高比例的首付款,当大批农民纷纷贷款之后,银行家又紧缩了银根,农民贷不到款了,也无力还贷,导致土地和农场的价值暴损了200亿美元,农民的财产被掠夺了,几百万人失业,华尔街银行家又发了一次横财。
同志们,以上的发言,简单地介绍了资本主义金融史上的几个片断,我的目的就是使大家认识金融的重要性,认识货币发行权的威力。各位都是我国金融队伍中的骨干,我希望各位同志珍惜自己的工作,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烈的掌声在会议室响起,掌声还没停息,孟行长站立起来。
孟行长:同志们,衷心感谢方教授所做的精彩报告,这个报告虽说讲的是资本主义金融史中几个片断,但却抓住了要害,非常精辟、深刻,对我们很有启示,下面我讲几点感受:
首先,我感受到了资产阶级把金融利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个罗斯柴尔德银行世家,用了二三代人时间,利用货币发行权等金融手段,把世界财富的一半掠夺到手,这给我很大震撼,同时也使我感受到金融的力量,感受到货币发行权的威力,看到了国家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极端重要性,看到了我们身为金融工作者在金融岗位工作的重大责任。
第二,我感受到银行是一把双刃剑。银行如掌握在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人的手中就成了掠夺人民财富的工具,而掌握在我们人民政府手中就成了为民造福的工具。最近,市军管会按照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精神已开始了把古老消费城市北平变为生产城市的工作,但缺乏资金是很大的困难,市领导要求我们银行担起筹集资金发展生产的重任,这和我们目前开展的货币回笼克服通货膨胀是一致的。我们要把银行这个繁荣经济的枢纽,发展生产的杠杆利用好,完成市领导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方教授:讲的好,讲的深刻。
孟行长:最后一点就是我们人民银行成立才半年,财力还很薄弱,我们的资产也许只有国际金融家的一个零头,但是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如旭日东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我看来,这些国际金融世家使用的那些损人利已的歪招邪招就如同“沉舟”“病树”,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如同千帆竞发,万木回春,总有一天,我们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成为国际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一员。
4 分行行长办公室
易华走进行长室,主管信贷的邵处长也一块进来。
易 华:孟行长,今天报告太好了,我深受启发,受到震撼,倍感责任重大。
孟行长: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
易 华:不过我来晚了,上半场报告没听到。
孟行长:那没关系,今天金融研究所派了一个速记员,等他把报告稿整理出来,给你一份。
易 华:那就太好了。
孟行长:你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苏芬端进一杯茶水:“易大姐请用。”
易 华:谢谢。孟行长,今天我来有两件事。头一件是中央单位申请贷款的事。现在在我们办事处四个支行,开户的有中央党政军群学各界和企业单位,共计四百二十多户,申请贷款的有四十五户,户数虽不多,可申请的金额太大太大了,以我们办事处的头寸来说,相差实在太大,我不知道该怎么掌握,所以来请示。
孟行长:申请贷款的单位都有那些行业?
易 华:各行各业,比如铁路、公路、机械制造、纺织、冶金、制药、外贸进出口、勘探、海洋运输、物资储备、军工企业,还有全国性的商业,等等。这些单位申请借款的材料我都带来了。
孟行长:好呀,我们中央人民政府还没成立,这么多中央经济单位就陆续建立起来,开始活动了,这说明,恢复生产、繁荣经济就要开始了。
易 华:问题是我们的存款不足,面对这么多这么大的货款申请,该怎么掌握?
孟行长:根据总行指示,我向你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支持国营企业的发展,支持国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这是我们银行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是我们银行崇高的使命,是我们人民银行长期坚持的方针。第二,对贷款单位要调查研究,逐户写出调研报告,要分别轻重缓急,对贷款额度,既要基本满足需要,又要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易华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她力争把行长的指示一字一句记录下来。
孟行长: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是不同的,我们的资金,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是有偿的,财政的收、支都是无偿的。所以在审批贷款时,一定要把还贷能力考虑进去,这样才能避免出呆账,我们人民银行才可持续发展。
易 华:现在有个难题,就是如果我们强调贷款要抵押品,那大部分申请单位都没有。
孟行长:现在许多国营企业是刚刚组建,目前处于从无到有阶段,但我们又要坚持还贷能力,这当然是一个矛盾,但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支持国企的发展,又要避免呆账,这个原则必须坚持。
邵处长:孟行长提出的原则非常重要,怎么才能做到呢?我提两点具体意见:一是你们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二是要看贷款用途,是不是国家必须要办的事,如果是企业,看它的技术水平,看它的产品有没有市场,产品能不能销出去,要以销定贷,只有能销出去,还款才有可靠的保证。
易 华:行长和邵处长讲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认真去做,可是还没有解决我的头寸问题。
孟行长:好,好,现在就讲这个问题,在私营银行、钱庄、银号,掌握借贷平衡,保证支付能力,这是它们的头等大事。可我们不一样,我们人民银行是全国一盘棋,具体到每一个基层行,不是存差就是借差,借贷完全平衡是很少见的,你不必为头寸问题发愁,总行指示我们实行贷款额度控制,这不邵处长也在这儿,你和邵处长到计划处商谈一下,分行给你们下达一个控制额度,你按额度掌握就可以了。
易 华: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孟行长:虽说是全行一盘棋,但从根本上说贷款规模还是由存款规模决定的,而存款不足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你要把吸收存款当成第一要务来抓,这是发展壮大我们人民银行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好吧,这个问题就讲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
易 华:我现在缺乏的是政治骨干。你讲过,我们是在钱海中闹革命,要我们把银行员工培养成胸怀国家全局,忠于人民事业的金融战士,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种子”队员的言传身教,所以我请您给我们派一些原则性强又从事过银行工作的干部。
孟行长:你要的干部我也缺呀,这样,我们向总行打一个报告,建议总行从老区银行中选调一批干部来京。
易 华:好,好,我赞成。
孟行长:你的事谈完了吧,我对你说一件事。最近市军管会为了把北平市由消费城市转变成生产城市,决定设立一个北平市工业发展规划委员会,由各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组成。我们金融界也要派人参加 ,经分行研究决定派你去,这可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易 华:我能胜任?
孟行长:你能胜任。时间可能二三个月,你要把你负责主管的事安排好,下周去报到。
易 华: 好吧,我会按时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