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看到关于成功者的有关讲述。自己再三思索,加以自我思考,以此标题为名,实际上是谈谈关于“成功者”和每一个“普通人”的一些事。
看到马云二字,脑海中必定会出现“阿里巴巴”,“有钱”,“有意思的长相”,“我不爱钱”,等等与那个人相关的图像或形容。总而言之,“成功者”是马云的代名词,我想绝大多数人这样认为。
我们经常听成功人士的演讲,他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讲述他们的成功往事,成功的经验,怎样坚持努力拼搏等等。此时“我”便感到振奋,生怕记不住他们讲过的每一个字哪怕标点符号,然后或许会根据这些“学到的”“成功经验”来开始自我感动,或许再去行动,感觉未来的富豪在向“我”招手。
或许“我”会取得“我”认为的“成功”,或许周遭的人也这样认为,“看,又一个人努力拼搏,成功了,他太拼了,佩服佩服。”从此,“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完结。
很完美,不是吗?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再努力拼搏取得成功,走上人生巅峰。每一个“我”都这样认为吧。
回过头来看看,成功者到底讲了些什么呢?或许讲了他多么多么努力,面临多么大的困难和艰难的决策,他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最后才站在今天的讲台,与诸君分享。成功者绝对没有讲很多细节,当然或许他们自己也忘了。要知道,成功可真的不是那么的简单。一辈子的成功,台上几十分钟就把经验讲完,合理吗?不过,“我”的潜意识始终在告诉自己,“这就是我还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还没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潜意识让“我”避免危险,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我”若没有能独立思考的脑子,还真会自我感动。
“我”可不想听到很多大实话。就像崔健的《红先生》中的歌词“若是为了爱情,歌曲算个屁;若是为了生命,爱情算个屁。”大实话,不是吗?不过这可不是“我”爱听的话。相反,成功人士的演讲,道理,书反而是“我”爱听的,爱学习的,爱看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恋人之间常问的“如果我和你妈掉河里,你先救谁?”我改一下变成“如果一百亿和你自己掉河里,你先救什么?”相信我们都知道罢。实话往往不是那么动听,不过是因为我们不想接受现实罢了。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面对很多大实话都装作小可怜一样大喊“我不听,我不听。”
逃避。
马云,成功人士。“我”,普通人。
为什么“我”普通?太多因素了。所以不要再一听到成功人士的演讲或者道理就完全认同,没有自己的分辨。
与其关注成功,不如多关注失败者为何失败,因为失败的原因更加明显,更加可判断,而又因为失败者往往多于成功者,我们可以观察的也就更多。
致每一个“我”。
希望大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做到思想真正的独立。
读《把时间当朋友》五章九节有感
2020.02.05